DaoCloud 陈齐彦:重新定义计算的边界

2017-07-21 18:40:03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2017年5月25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金融电子化》杂志社联合主办,日志易、亚联信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CIO时代APP承办,“第九期金融CIO论坛”活动在上海成功举行。近三十位金融业界的专家、技术大咖、金融CIO班学员欢聚一堂,就本次研讨主题“双模式IT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展开了最新探讨和深度分享。DaoCloud CEO陈齐彦发表了题为《重新定义计算的边界》的主题分享。
关键词: DaoCloud 陈齐彦
  2017年5月25日下午,由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CIO时代学院、《金融电子化》杂志社联合主办,日志易、亚联信息作为战略合作伙伴,CIO时代APP承办,“第九期金融CIO论坛”活动在上海成功举行。近三十位金融业界的专家、技术大咖、金融CIO班学员欢聚一堂,就本次研讨主题“双模式IT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创新”展开了最新探讨和深度分享。DaoCloud CEO陈齐彦发表了题为《重新定义计算的边界》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
  DaoCloud CEO陈齐彦
 
  陈齐彦: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分享也是站在双模IT的场景里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站在这个时代浪潮里,有哪些重要的技术领域是值得大家探索的,并且这样的技术领域把IT的能力提升到什么样的场景里面,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这个分享主题我把它叫做“重新定义计算的边界”,这句话的来源有一次我跟一个国内新生行业的CIO在聊,他说当年汽车行业过去几年都在对标沃尔沃这样的公司,现在都在对标特斯拉,他说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汽车的边界变了,跟我们的业务把我们汽车变成一个计算载体推动了最终用户端,我作为承载这个计算的负责人,我的边界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个对各行各业都有普遍适用性。正在重新定义的计算的边界和世界使我们今天来探讨双模IT,都是因为这些变化引起的。
 
  这里有一个副标题也看到了,我把今天讲的新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几个因素呈现在这里,那就是我们前面曹总也提到的微服务、云计算。刚才我说计算重新定义,边界在不断的拓展,大家看到,这些就是我们经常讲正在被颠覆或是被重新定义的边界。汽车不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成了运输服务,整个行业都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是不仅仅是金融行业,对于所有行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业务的变化。用这些业务的变化是因为我们说服务的这些用户离我们更近了。这个更近了是通过越来越数字化的手段,以前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现在买一个火车票或是银行一个理财服务区需要买票,而这个入口出现在我们的手机应用上,这样的一个事件的变化还在技术实现手段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是我们出来创业前见证的一个企业的变化,这家公司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前愿景是说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公司,因为那时候他们京东、当当、国美、苏宁认为你们都差不多,但是这家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愿景是说我代表未来消费方式的一个公司,我认为我必须要跟别人长的不一样,这时候其实他找到我们原来做云计算的公司帮他们做一个跟业务没有关系的事情,做的是IT技术架构的一次大梳理,这次大梳理的结果产生了一个叫京东云的业务板块和京东云的整体架构。这个事情经过了五六年时间,我们只是一开始做了一个启蒙或是铺道的作用,后来还是通过他们自己团队的力量不停的往前,可喜的是这家公司跟我们说的其他的公司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它正在迈向超级平台的公司,这是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我就觉得在这样的大的变革里面,总有一些东西似乎有章可循,这样的一个故事仅仅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果断的决策人还是他们在当时走到了一个无法继续维系的IT路线需要突破,还是有客观的规律,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可以复制,这是我从2013年到2015年一直思索的问题。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我觉得也是找的到的一些问题。
 
  这些事情我们经历的变化全球范围内都是一样的,一些数字很可怕,我们一抬头发现过去十几年既然有这么多的公司颠覆了,这些公司都不存在了,但是出来的公司今天都是我们讲的叫超级平台公司,这些超级平台公司我们再比对一下,这些公司跟传统行业的巨无霸相比他们有什么优势,他们既不懂这个行业,又没有积累下来的垄断资源,他们拥有得罪重要的竞争实力就是他们有一个不一样的底座。我经常打比方说有一个不一样的底座,这个底座点亮了他们颠覆性的属性。这是关键的,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这个底座其实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底座也是有顶层设计的,但是它没有这么难,这个底座今天在这个节点里面是具备效应的,而并不是说我变成这样的公司就必须有经历过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研发实力,包括我上半年刚刚从谷歌回来,谷歌每年招的顶尖工程师的数字是每年一万工程师。
 
  这就是我们讲,这些超级平台公司所经历的不一样的底座有什么特质,特质就呈现在这个地方,我们讲我们传统IT底座是这样的一个底座,这是我们最熟悉的IT的世界,我其实也是从这个世界过来的。我们做的事情都是这样的事情,比如我们回想一下,在EMC等等做的事情都是这个维度的所有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是试图关注到这些创新业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对于IT诉求也就是这个底座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这个底座诉求是这些东西,我相信是现在在座的各位悬在你们头上,可能找到解也可能没有找到解的,或许你们不会陌生。什么叫业务的持续连续性,什么叫自动化运维,什么叫移动优先,什么叫永远可用等等,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些问题我们站在一个传统稳态IT的底座上看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好难,这样每个东西过去都是反人类甚至是反科技定律的,因为我至少最简单一点就讲到可用性,我们搞传统IT这么多年,没有一家厂商承诺说我找永远可用的,但是业务要求叫永远可用,这难道意味着我现在花1000万的事情要花高于10倍的来做吗,这是稳态的角度上看一个新的敏态的世界,看花巨资才可以实现的问题,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和反思是什么,就是往往在这种人类世界中发展到这样的阶段的时候,我们说前途一片黑暗的时候,每一件事情都无解的时候,我们往往离光明不远了。因为这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路术和知识都不对,这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福音一个布道者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系统,这个是系统级的问题,原有的系统里面你再怎么解决问题都是局部的微调,我们需要顶层设计来给我们解决敏态和稳态的问题。敏态有一套逻辑,其实它也很简单。
 
  这是我们简短的介绍,改革开场白讲了一下我们的现状现实怎么样。DaoCloud公司成立业正是有这样的愿景,我们觉得未来有一个新的系统出现,它会彻底改变IT的面貌,这个IT面貌也会出来一些新的公司,它给大家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我们DaoCloud成立的一个过程。我们时间不长,两年的时间,我们在自己称之为新IT的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新IT长什么样子,我讲的不专业,我觉得Gartner讲的很专业,它把它称之为新IT,这并不是现状而是我们两三年里面我们要面临的一个现状。也是三层架构,我们现在搞IT的人都知道三层架构,它也是三层架构,它讲未来的IT世界是一个充分数字化的Mesh。就是我们IT世界里面有无数的路口,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数字化的信息,这跟我们今天经营的世界发生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今天的数字化是什么数字化,是叫主动的数字化,我们会拿出一个设备,把我们今天发生的模拟世界的事情给它一个数字记录。但是未来世界是一个被动的数字世界,我们所有举动和行为都被数字化记录下来,这是因为IT系统的路口不可见的。IT的路口从我们的手机端变成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传感器会是新的下一个手机的路口,甚至未来IT系统里面今天的二八,会变成一九,10%是手机,90%是传感器。在上海的朋友会很有感受,大家开车都特别小心翼翼,因为你无时无刻被被动的数字化。
 
  在这个体系里面,我们今天讲IT系统,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在这个世界来的时候是不是会变得更可怕,所以Gartner很好的总结了说未来很好的架构,就是全新的安全架构的设计,数据和计算的隔离,包括网络的隔离,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不再是说我们按照原来传统的方式说是治理出来的,一开始它就放在一个大的池子里面,迅速的隔离,中部隔离技术。
 
  第二我们需要全新的系统设计,我们认为我们系统设计是摩尔定律,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系统设计。我们需要支持这种应用的全新应用架构。我们需要支持这样东西的全新的技术。我把这个东西总结为我刚才说的一个底座的东西,在美国这个东西叫数字化,我在中国叫敏态的底座或叫互联网底座,这个无论是科技靠近业务还是科技引领业务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一个驱动力。
 
  在这个驱动力里面我们今天来看云计算,大家都觉得云计算是我们通往未来IT的一个关键的路径,大家都在谈云计算,无论里面有多少的总概念,共有云私有云,我们今天借助云计算这个大的浪潮,无论是阿里云、亚马逊等等这些公司,他们使我们努力的获得资产资源,这是1.0时代,我们原来需要跟笨重的服务器打交道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几秒钟都可以获得。依托云计算,我们通过超融合、大数据这些使我们获得存储资源的便利化大大提高,但是对于我们未来的应用资源里面有很大的沟壑,它只是打开了帷幕,当我们获得了这么多廉价得到的计算资源之后,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怎么让业务插在这些插头上,插头跟插座的匹配关系没有很好的解决。我们现在可以很容易的拿到计算资源,使它更好的成长业务,这个业务需要很多我们知道的东西,但是它怎么长上去,这是我们讲云计算2.0时代的到来。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出来就是容器技术。后面我会介绍一下容器技术和微服务的关联。容器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载体,把我们云计算1.0时代得到的宝贵的财富能够嫁接到面向未来的运用体系里面,因为最终我们这些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的能力支持。
 
  我们看一下现实的业务问题,为什么会需要这样的承载,我们看一个现实的例子。这是国内的一个汽车行业,后面也会有一个金融客户,大家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这是他们2016年在集团规划下,他们做的集团内部的IT规划,这个IT规划是在未来三年内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和大概投入将近约20亿的投资去开展这些横向的业务,每个横向都是他们开展的业务。看到这个横向的业务没有我们经常说的供应链、DMS系统等等,这都是我们面向重新定义的计算边界,这是互联网汽车、智能充电桩,可以自动的定制汽车,可以看到汽车在流水线的状态,数字化营销平台,这些都是全新的业务。这些是未来在企业IT里面出现的插头。这时候做完这个需求,这是他们提供的问答卷我们看一下给它提供的插座的能力怎么样,我们看到的是一堆的报警。这是让当时的CIO很头痛的事情,我们投了这么多的资源,我们也用了虚拟化用了很高的产品,为什么我们的沟壑这么大,这就是云计算1.0建设完之后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支点,使插头和插座不匹配了。
 
  我们再看一个,今天各位都是银行的,我今天就看一下这是我们刚刚在国内参与的一个大的项目这个项目逻辑不一样了,今年5月28号他们系统上线,我们这个项目里面没有参与这么多,只参与了一个事情,他们有一个支付链路的应用,是按照全新的应用架构,它是用全新的插头开发出来的。这个系统的应用放在老的插头上发现没有办法,不能匹配,这是一个很小的切口点,在整个我们经历过的银行业里面是非常标志性的事件,首先云计算2.0的技术第一次进入到银行生产级的核心业务系统上。第二它承载的是一个具备非常有想象力的银行业的插头形态。这套系统方案我们接到这个课题之后提供的方案是完全基于它现有的数据中心架构来支撑支付链的应用系统。这个支付链系统是长成这样,如果大家搞互联网架构就可以看到,它中间微服应用,后面还有附带的一些应用,它是完全微服务的,每个都是单独的服务件,每个都可以单独扩容。整个应用节点在3000到4000GPS,它要求不改变应用架构,不能改架构的情况下,用微服务的方式编排起来,用云服务的方式调动起来,使它到了一万级别的。这是一个传统的东西变成分布式的支撑一个你原来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业务逻辑,这个事情我们做到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插头和插座不匹配产生的问题。就算这样的架构在虚拟化中部署,这样的系统上线,基本上一到两个星期,我们做到这套系统上线也就是30分钟左右。
 
  这就是我们最后设计的一个整体架构,我们三位一体,这个三位里面我在前面的专家讲的补充一个,就是应用架构面向微服务,这个插头是针对微服务的,它出来的东西被容器化。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会带来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这么复杂的业务系统交付到生产环节之后是自动化运维的而不是靠人运维的。这三位一体就是微服务、容器、云原生中心能力,什么是云原生服务中心能力,我们传统认为存储很重要,计算很重要,但是现代化的数据中心的逻辑是,数据中心里面最重要的资产是应用,也就是那个E。我们看一下为什么这个视角不一样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不一样,我们看我们传统的一个应用是怎么样设计的,三层应用架构,十年前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写这样的架构,大家可能都知道,大部分企业里面应用都是这样的方式运行的。这样一个应用在经历了这么10年云计算的变革之后变成了这样,我们觉得这应该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大家看一个问题,刚才那个应用架构变成这个样子在数据中心里面出现,如果我们认为数据中心最重要的资产是应用的话,你会发现应用没有变化,就是你从上往下看会发现,我们过去这么多年经历的变化实际上没有改变,应用还是那个应用,只是以前固定在一个物理机上现在放在的虚拟机上了其他都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一个现实。当业务突然间边界重新定义,突然应用变得越来越金贵和复杂变化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底座不匹配了。这个过程当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周期,大家认为,觉得前面还有一点光芒,是不是不改变原来的系统也可以,当时2010到2014年的在传统的虚拟化平台上建立一个PaaS平台的能力,这个方法在设计逻辑是里的,我们可以把服务器管好、应用管好。但是实际情况是效果不明显。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什么,最大的原因是PaaS平台落在这个上面之后,运维人员的边界不清晰,就是这个平台谁管的问题。PaaS层是非常复杂的分布式系统,这个技术对传统运维的人来掌握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个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隐性的问题,就是我们既然认为这样一个数据中心里面最重要的被服务的对象是应用的话,那么应用,我相信大家都跟应用打过交道,应用是很固执甚至没有办法驯养的一帮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信仰,你要改变开发人员的习惯,你甚至影响一个ISV都是不可能的。一个开发人员习惯了长久以来的开发习惯,你让他面向PaaS编成,这是很可笑的。在这个体系上构件一个插座看上去做了一个转化器,系统跑起来很开心,但是人不开心。
 
  我们回到今天这个节点,这个我觉得是正确的姿势,这个是说,有几个因素,第一,前面很多路径是错的,太复杂,IT系统我们说学了这么多年IT的东西,很多东西大家都忘了,非常重要的就是越简单越好,不要有多层,一旦多层就容易出错。我们今天看云计算的核心问题,整个系统设计的问题不是我们今天系统设计的简单而是我们原来的系统太复杂了。只有更简单一点我们才可以找到我们最终服务的核心对象是谁。这是我今天讲的云的新一代的形态,是这样的一个形态,就简单的三层。就是一个巨大的无边的基础架构平台,它接管的是数据中心的所有的服务器,这个操作系统就是匹配计算资源,把那个应用跑起来。如果数据中心是以应用为中心,做的事情就是让应用中心的系统跑起来,这样的化繁为简的架构是我们想要的结构。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基础架构的认识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张照片是我上个礼拜在谷歌拍的照片,我一直在找这个原形,这是谷歌1999年的样子,现在他们有钱了不会这样搞了,这就是谷歌的整个数据中心,你看每个里面没有壳子的,就是一个X86的服务器的主板上面插的各种板卡,看上去很粗糙。它一点都不高大上,甚至简陋的让你不可思议,就是这样的东西支撑了谷歌数据中心运转超过了十年。谷歌的数据中心就是连在这些廉价的上面。当然现在给你公开了,这里面也是经过了谷歌所引领的技术人员不断的尝试和实验,把他们认为的理念落到实处,颠覆掉了我们认为IT系统设计的逻辑,这个逻辑很简单,就是IT系统到底是复杂还是简单,我们它很复杂,要很好的呵护它,而谷歌不是这样认为,你是放养的,无所谓的,坏了就坏了。这里面任何的东西谈的上高可用吗,这就是谷歌的逻辑,我们把我们的巨塔建在沙滩上,这就是它的逻辑。
 
  在这样的逻辑上我们的观点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关注到应用和业务形态上,这是我们传统的思路到了这样的一个IT技术架构上会发现我们IT人员的关注点会迅速提升。我们首先谈DevOps不再那么难了,你现在关心的是这个应用怎么样向数据中心交付而不是向特定的其他的交付。我们好像不觉得它难了,不像互联网公司一样,我轻轻松松也可以做DevOps,还有就是我们谈技术平台的事情不难了,我们发现大规模的分布式应有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轻轻松松像京东这样一下子起一个业务,用10万个节点运行,没有任何的问题。第三,大家这两年有每,到处都在谈微服,现在非常传统的开发人员也谈微服了,这里面的内容是我今天谈插头谈的再漂亮再美丽,如果不能插到插座上有什么用。今天微服落地,我们在美国也很有名的一些架构师他们讲微服讲的口干舌燥,今天他们讲的东西今天有人听了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插座找到了。服务和容器你会发现这两个里面有太多太多顶层设计的一致性。开发容器的是搞操作系统的人,开发微服的是顶层设计的人,一定有一个计算机科学里面的人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有了这些我们今天讲的数据中心,今天真正意义上谈数据中心的软件才有意义。谷歌的数据中心里面看到为什么只有X86的服务器,包括我们说我跑互联网,我负载均衡,发现现在这些都是在数据中心里面自动配置,这些东西是我们今天讲彻底改变掉的数据中心的点。
 
  这样的平台里面,这是我们在银行的一个总体架构,容器平台成为整个数据中心的支点,这个操作系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每台机器上的操作系统,而是每台机器上的操作资源合并在一起,有一个容器管理平台的东西负责整个系统。这个系统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系统,它自己是一个控制器,它是分布式的,具备两个性能,一个是它是高可用的,只有它是分布式的才具备着它有能力管理超大的数据中心。现在硅谷最热的是纯软件的系统。最关键的是数据中心干的事情,就是把所有的都管理起来,中间的零操作系统很关键,干的就是我们讲它是一个插座,这个插座让那些生产出来的新一代的插头插上去,这个过程我们要关注都是应用式的。关心应用怎么交付,应用怎么做编排,你设想一下,一个应用就是一个五线谱,如果不编排人怎么运用这个东西。编排完了东西交给数据中心执行,然后就是调动,就是数据中心指挥家来指挥,叫调度系统,就是这两个东西叫调度。这些东西承载完了,上面就是我们讲的面向应用的中间键,面向应用的中间键跟我们传统说的应用中间键不是一个概念,是给应用提供服务能力的,比方说分布式缓存,高可用的MACCO,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中间键不断的生产出来,比如说美国生产了一堆稀奇古怪跑数据中心的一些中间件。你会觉得其实这都是常态,你数据中心里面一定会有这些东西。下面就是我们讲的存储服务,这个存储服务不是为服务器服务的,而是为数据服务的,尤其是大数据里面的应用,前面还有日志的管理,监控的管理。这里面很重要的维度是上升到应用层,你看到的是应用层的维度管理,里面还有一个另外的挑战管理就是数据量,监控的数据量和日志的量激增。现在你一个数据量跑十个二十个,但是以后会跑几百个,这些节点会瞬时变化的,这些应用在数据中心里面跳来跳去,你要统一日志和监控管理。上面就跟各家业务不一样了,最关键的就是上面做插头,做插头的人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足够快,第二要足够的标准。所以这两个东西是保障体系,很重要的就是下面需要一个插座来支持它。
 
  有了这样一个东西算是新的企业数字化和IT化的一个引擎,有这个引擎车才可以跑起来,公司的创新业务,业务部门的人的想法天马行空,因为现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互联网的东西会觉得每个东西就是写一个程序,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跑的更快一点,整个运用体系运作起来,跟业务部门对接,互联网公司其实是让产品经理跟研发人员走的更近一些,本质上这是一个过程,我们首先让应用交付的过程变得快速边界。这里有应用交付的流水线、测试和代码,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多管理软件代码的本身,管理软件代码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你管理的再好,以前IBM的理念,管的再好无非还是把它当PAIS。程序写的很烂,99%的程序很烂,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三个99%写的很烂的程序不同时挂掉,业务是连续性的。所以管理软件代码的代码是没有意义的,管理软件代码的交付流程是有意义的。在这种持续性交付过程当中出现一个新的课题,它软件支付一定要变成标准化。现在大家都往互联网迈进,顶尖互联网公司一天做几百次的迭代,你管理某一个步骤也不现实,我们也跟客户在想应对的方法,比如我应用上线,重大变更要申请,申请需要5天的时间,但是我认为技术能做到这个场景是有可能影响一些现在体制或是制度上的不合理。但是前提是你的能力要呈现出来。最后很关键,我们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该关注的我们的用户和应用的表现形式。所以好的插座能把我们双手释放出来,更好的面向这些变化和重新定义的边界。
 
  我们这里技术转型有很多要说的,比如迭代式创新、微服务架构、微态信息化等等,这些都是延展性的今天就不说了。最后我们呈现的形态就是这样的形态,我们让整个数据中心的运转方式一纵一横两个轴,横轴是不断的做交付,纵轴是基础架构的应用支撑。这是呈现了数据中心里面以这种方式交付的一个敏捷性,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看看。
 
  最后我放一张我自己放给我们公司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公司IT运转的一个大的架构设计,这个设计跟我们传统认为的架构设计不一样,我们传统是习惯的这种一层层的架构设计,我设计的我们公司的设计架构,也是我们产品的架构,是一个一纵一轴的体系,我有时候打比方说它是一辆车,这是引擎,这是传动系统这是横梁这是四个轮子,这是我们以后开的很快的法拉利的样子,中间的引擎就是容器技术,容器技术是核心引擎,这很关键,横向传动轴是什么,我们驱动IT创新的源泉来自于被不断交付的应用。横向是什么,横向是支撑体系,这个车要跑的稳,就从基础架构,一直到应用这一层。四个轮子就是我认为其实是支点,在IT里面四个支点就是标准化的地方,微服务标准化,应用交付标准化,微服应用怎么交付过来。软件数据中心的标准和应用运维的标准。四个轮子加一个发动机加一纵一横,这个我觉得是未来的IT架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的一层一层的架构。
 
  这个具体实现我就不细讲了,我们有三个平台,一个是运维视角的平台,一个是开发视角的平台,就像我刚才说的,软件代码有一定的意义,就算你对它不管理,部署管理里面对它进行标准化管理就可以很好的确保在运维管理平台的一致性。最后这是我们最近在给一个已经陪伴我们走了很久的用户的一个愿景,今天我们把这样的引擎放在数据中心里面带来面貌的改变,它使我们IT人员的双手释放出来做更多的事情,更多的事情我认为这使我们写行业的引领者有机会做行业平台公司,这是Gartner认为在中国在全球发生很多的事情,一定会有很多传统行业的人员掌握全新的数字化插头之后变成行业的颠覆者而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谷歌、Facebook或是中国的BAT,我们在中国看到很多的验证,其实我们金融行业汽车行业都是这样,大家都有互联网的梦想在构建自己的平台。今天有这样的数字化的引擎,我们很有可能把我们的IT能力向行业提升,这个当中你能做的东西更多,因为你不仅仅是提供计算资源,一个行业平台或是一个行业云跟阿里云、腾讯云比一个CPU是8块钱还是6块钱没有任何意义,你永远不可能竞争得过他。所以行业最大的东西是里面运行的软件资产,这些软件资产是行业运营。所以吸引到你的用户或可以跟超级平台对抗的因素。
 
  最后是外界对我们的报道,仅供大家参考。这是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陈齐彦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