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12亿资本入局,共享充电宝的资本疯狂比共享单车来得更早。
现下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共享充电宝,以及雨伞、篮球等这些千奇百怪的衍生套路。明明都是租赁的生意,却生生给包装成了共享经济。
共享充电宝模式不仅没有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反而不断创造着更多闲置资源,铺下的点越多,产品使用率也越低。资本的力量越来越重,用户的角色越来越轻,市场规模、财务模型、渠道垄断才是资本和CEO们最关心的数据。
共享充电的壁垒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团队与运营的壁垒,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试错,保证市场中的地位,这才是共享充电的壁垒。同时对于大场景的机柜派来说,专利、独家渠道都会成为共享充电宝的壁垒。
近期充电宝租赁公司融资的新闻频刷屏,且不论这是不是门好生意,我们不可否认充电是刚需。锐悠科技推出了“全城充电”共享无线充电项目,希望在解决消费者充电需求的同时,还可以给商家带来管理和收入上的收益。
充电宝虽然是一种高频行为,但是就单个产品而言价值十分有限,而租用机柜,并且购买充电宝设备以及入驻商场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均为租赁市场的协调成本,随着城市铺开数量的越大,这种协调成本变得越高。
中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约4300亿人民币)的共享经济市场,并保持54%的高速增长,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约15800亿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资本在共享充电宝领域开始蒙眼狂奔。5月8日,小电科技正式对外宣布在5月初完成了B轮3 5亿元的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腾讯在本轮融资中对小电科技进行了加持。
中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约4300亿人民币)的共享经济市场,并保持54%的高速增长,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约15800亿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
Airbnb和它的中国模仿者们估计不会想到,同为共享经济的鼻祖,共享住宿在中国的发展却远远比不上Uber、滴滴代表的共享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