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届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孟庆国:智慧城市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2017-06-13 13:39:16

来源:CIO时代网

  2017年6月11日,由CIO时代学院与光明网联合主办,中国新一代IT产业推进联盟指导,北大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北达软、政府采购信息报社协办,CIO时代APP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授牌”在京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主任孟庆国在活动上发表了题为《智慧城市助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电子政务实验室主任  孟庆国
 
  尊敬的杨部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荣幸和大家交流,刚才杨部长的发言深受启发,我沿着他的思路进一步将我的观点为大家阐述一下。
 
  智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这个话题本身也是个老话题了。对于老话题,我们现在应关注什么?因此我想在这方面给大家做个分享。我们说智慧城市,实际上我们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在城市这么一个大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如何通过智慧的手段使我们的管理更好,从这个意义上看,智慧城市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我们先从几个具体的例子看一看,智慧城市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形式,这些新的形式有哪些。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作为一个切入。更主要的我想谈第二个方面,就是智慧城市带来的三种社会管理的范式。
 
  一、智慧城市改变了社会管理模式
 
  1.更高效的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手段越来越便捷性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在波士顿地区经常下雪,城市的主管部门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雪之后13000个消防栓如何找到、如何不影响消防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实际上按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的话,我们要有专门的人和队伍,投入很高。而智慧城市的理念就变得很容易、很简单。我们能否建立一个动员机制,通过社会化的力量解决,那么波士顿就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采取动员机制,通过开发一个App,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这个App,然后利用这个App形成一种社会动员的机制,如果你认领完这个消防栓,下雪后可否清扫干净找出它,从而快捷方便地解决消防栓的问题。类似的一些做法已经让大家感觉到耳目一新了,包括“随手拍”,这不单单是在交通治理、城市管理,甚至在安全生产,也包括公共服务领域,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质上是智慧城市通过网格化的方式加上更加智能化的终端将社会网络起来,使社会形成更好的动员机制参与城市的管理。智慧城市也能更好地应对一些社会风险,比如我们开“一带一路”,要对外来人员进行很好的排查,如今的与以前相比越来越不同。以前采取人盯人的方式,目前随着技术手段的发达就变得很简单了。我通过这些感知的技术便可知道这个人今天有没有来过,他来一次很正常,如果来两次通过识别,那可能也还说得过去,可能他东西丢在这个地方回来找,如果这个人来第三次、四次、五次,这个人可能就有问题,那么他应该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因此,智慧城市越来越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快捷的精准化管理。
 
  2.更智慧的化解社会矛盾
 
  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在前几天开“一带一路”峰会时,同事讲了一个故事,他农村老家的亲戚想来北京检查身体,就在网上买了张火车票,买完票后,他的亲戚就非常奇怪,村长到他家找他他不在,他在农田里干活,村长给他打电话找到这个人问他是不是去北京。这个亲戚感觉很好奇,你怎么知道我要去北京呢,我又没跟别人说。实际上村干部已经掌握了情况,他要排查,你到北京干什么,是不是要上访。而这个亲戚实际是去检查身体。村长相信了,那么重点排查人就排除掉了。这与以前的很多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就完全不同。还有一些例子,比如说日本某县与本田公司合作,合作什么呢?就是GPS记录的信息,特别是5万多个刹车的位置信息,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就像杨部长讲的,感知技术很重要,我能否基于GPS信息感知城市里的刹车情况。一个地方有刹车,其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分析,比如说大部分人走到这里都需要刹车,说明什么?是车的问题还是驾驶技术的问题,可能是与道路规划、道路设置有关。那我们能否给他标识得更明确一点或进行一些修改和调整来减少交通事故。
 
  3.更深度的支撑管理决策
 
  当然,在支撑决策方面智慧城市还有很多的用处,大家也都非常了解。就像南方一个城市突然发现人口一下减少30%多,到底背后有什么原因?以前我们很难做到。而现在就变得很容易了。究竟这段时间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人口减少,还是别的原因,这些人去了哪里,这些都可以做更加精准地分析,这都源于越来越发达的智慧城市管理手段。
 
  二、基于智慧城市的三种社会管理创新范式
 
  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否从这些例子背后做个思考,看其背后带来了哪些改变,尤其是社会管理方面,有没有一些规律可以去思考。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个分析,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将基于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分成三种范式,当然了不见得对,把东西抛出来让大家来思考。
 
  第一种,我们理解为供给式管理范式。利用这些手段为我们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但我们的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的方式,政府作为主管部门,社会作为管理对象,我们搭建了很多平台、采取了很多手段,为大家提供服务,同时对社会对象进行有效地管理。我们建构了很多的平台,其实这类平台例子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其基本的特征进行归纳。在这些平台上有管理思想、服务内容,这些管理思想、服务内容是谁作为主体承担,另外这些平台是什么样的平台,我们可以做一个区分。这种模式更多的是政府自己搭建平台,比如搭建政府网站、办事大厅、网络化平台、热线电话、App等,或是政府信息化的部门来做这么一个事情,智慧城市管理部门来做这件事情。这个平台上所运营的东西或放进去的东西,所谓管理业务、服务内容可能也是政府部门,可能是政府业务部门,那么业务部门能否有效地将这些业务整合到平台上直接决定着服务的效果。就像刚才杨部长讲的,业务流程不能整合、信息不能融到平台上来,这样的效果不好,甚至是投入与收益、老百姓获得感相比,这个平台效果往往不见得好。我们先将这个作为一类,即供给式,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独占性很强,或者说从政府角度出发的,主动权是在政府部门的。
 
  第二种,合作型的管理和服务范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你会发现一种合作型的管理和服务范式越来越在我们面前呈现出长足的发展态势,就像在支付宝、微信平台上,这些平台企业互联网公司纷纷与城市政府合作,最具代表的如阿里巴巴与杭州市政府全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如腾讯与上海市政府、深圳市政府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带来的结果使政府服务转移到这些平台上来,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通过这些服务我们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基于这种方式所开展的所谓管理的范式可能与前面不太一样。至少我们所使用的平台越来越依托于第三方企业化的平台或用户黏性比较强的平台,这些平台的用户体验非常好、用户数量很大,大家都在用,手机上都有。我们将很多的管理和服务嫁接在这种平台上不仅能让大家获得更有黏性的服务,让大家的用户体验更好,同时我们也会使管理和服务变得更精准、更有效。服务本身可能不是阿里巴巴,也不是腾讯,其背后还需要政府的业务部门,因此政府的数据、业务必须嵌入到这个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企业搭台政府唱戏”,这是政府和企业合作的范式。而且就这种范式而言,随着未来的技术演进和改革可能会更进一步地往前发展,甚至会越来越多。这与第一种政府平台相比,它更强调管理主体或服务各方之间的互动参与方式,是一种平等的、一种更有效的、实现参与权利的方式。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范式。
 
  第三种,社会化管理范式。如果将前面讲的例子再与这些东西结合起来,比如之前提到的“随手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我们感知的手段越来越发达后,可能的话也会成为我们智慧城市这个大环境下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社会治理强调社会的协调、公众的参与,恰恰我们认为在这种技术环境的发展下更有效地推动这一方面的目标达成。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其实它代表着一个起点,就是一个大型的群众性活动,现场的垃圾能否有效处理。这往往反映了举办方的水平,做的差会给大家留下的不好的印象。伦敦方面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很简单,就相当于一个微博平台,我看到垃圾随手拍一下,放到指挥中心,然后集中处理。这能快捷地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北京奥运会解决垃圾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通过大批志愿者以及一级动员、志愿者,进到场馆的人只要有手机都可以参与。那这背后它可能取决于一个东西,就是感知技术的发展。因为2008年我们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并未普及,但到2012年慢慢普及了,因此这种模式我们就可以搭建起来了。就像在公共管理中讲的,这个道路坏了有坑了,原来都是路政部门去巡查发现问题再解决,且与任何部门、任何人没有关系。而公共管理现在越来越强调协同治理的理念,如果这个路坏了,有家企业愿意将这个路补上,那我同时就给他一种权力,他的logo便可以印在上面,这样政府不付一分钱、不去一个人,同样可以解决城市的问题。那么现在就有一种社会化的平台,与波士顿消防栓案例相同。其实我们将这一类归纳一下与前两类有不同之处,你会发现我们可以更往前走一步。平台是企业化的或社会化的,服务内容可能在很多领域,可能不需要政府的业务部门去参与,或者说政府部门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搭建一种社会动员的机制参与服务的提供与管理的提供,因此这时的管理主题、服务主题是多元化、社会化的。所以说,通过动员机制的建立来实现更加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可能,这些可能是因为我们有了智慧城市、我们强调数据的开放。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数据开放不是说政府的数据拿出来放到网站上就叫开放。这是最初级的开放,其实还有政府系统开放、政府管理开放,还有政府感知系统的开放。我这边随手拍的东西可以进到你的平台中,你能认可,这本身需要政府开放。如果你随手拍的照片交管部门根本不认可,如何形成社会化的交通管理机制,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开放你的东西,让社会的数据、感知的数据与政府的运作结合在一起,这是更深层次的开放,让大家能够参与的一种开放,而不是被动接受你的数据的一种开放。
 
  未来我们面对的社会主题可能不单单是自然人、企业,可能还要面对很多的智能体、机器人。进到未来智能社会的时候,那些东西都可以感知我们的社会状态,因此,我们政府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来使用这些东西。
 
  上述三类社会管理范式可以归纳在一起来看,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政府的运作模式所搭建的借助于智慧城市的很多手段和平台所实现的管理和服务,这种服务是政府部门主导的,用户处于被动的角度,政府扮演的是主导、独占的角色。这是第一种。第二种是合作型的,侧重于通过第三方平台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所实现的方式。第三种更强调社会化的方式,需要政府开放,需要社会的动员机制才能建立起来。我们说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认识智慧城市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一些基本方向。
 
  三、智慧城市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当然,在我们逐渐通过这些手段来改变智慧城市、改善社会管理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正如杨部长讲的,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创新,同时还要伴随着其他的,包括管理创新等等。如果这些东西不能及时跟进,可能会使技术创新面对非常大的阻碍。所以说基于智慧城市带来社会管理创新,随着我们不断地推进,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关注,特别是在上述三种范式不断演进的情况下,所面对的都是一些背后的东西,而不是技术本身。就像对创新的认识一样,对创新的认识如果不到位的话所带来的挑战,就像“虹吸法案”,汽车在英国诞生了但是遭到了以马车为主的反对,因此,政府就出台了方案“虹吸法案”,什么法案呢?驾驶机动车必须有三个人,其中一个人要在车的前20米拿一个红旗,要给汽车开道,也就意味着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拿红旗人走的速度。就这个方案而言,我们今天看来它没有把握住汽车发展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大英帝国也丧失了他的地位。而欧洲其他国家,如美国崛起。我们今天在谈智慧城市时会面对类似的问题,可能在无意间、不知不觉中心内就会有一个“虹吸法案”,当然我们对这些创新怎么来认识、进而前瞻性地做一些工作,需要大家一起思考,就像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创新的方式,其实在很多地方造成的城市拥堵恰恰也来自共享单车。大家有机会可以到清华西门看看,也许北大东门也有类似的情况,节假日共享单车占了大半个道路,那么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昨天我看内地某地共享单车一出来,第二天全部被政府收缴了,可能这种方式也有问题。就像滴滴出来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另外,比如无人驾驶技术,将来在城市中会越来越普及,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会慢慢的普及。这直接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的交通如何管理,我们要不要考驾驶执照,我们的交通事故如何认定,未来的交通管理还是不是这样,警察体系、交通管理的队伍体系、法律法规是不是这样,我们必须要思考、必须要布局。就像杨部长讲的,技术本身在进步、在创新,那我们的政策、管理、制度能否随之不断地进行调整,至少我们要前瞻性的研究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而不至于最后都变成,虽然不是“虹吸法案”,但就像“虹吸法案”一样的行为在阻碍着我们的进步。
 
  再比如“一号一窗一网”,这边简政放权,这个东西就不给办了,那边同样还要你很多证明,那该怎么办。我们提出的思路通过证照库建设,通过后台互联互通、共享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这恰恰是管理上的问题,管理需要创新,而不是技术层面。同时也包括一些新的管理领域,和以前非常不同,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突发性情况。就像前段时间闹病毒,因为发现很多的政府部门出台文件,由于病毒我们的服务暂停办理,这意味着由于这个病毒我们的政府暂停运行。虽然我们有技术上的客观理由,但你说不给大家办事了,总归不太合理。那么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就像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人工智能时代是否真正的到来,是否真的让他们帮我们做任何决定。就像前两天在微信上看到的,人工智能真正的可怕之处,不是这些机器具备了智能,恰恰是人的思维方式变得像机器一样。
 
  因此,今天我们抛出来这些问题,看似基于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我们可以谈很多方面,但实际上每个方面都触及到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做深层次的研究,尤其是政府管理、制度、政策做前瞻性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地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能通过智慧城市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获得感,也能让城市更加美好!谢谢!


相关资讯

知识驱动,构建AI大模型浪潮下的新质生产力

2024-08-13

【大咖对话】西南大学贾韬:数据要素驱动下的...

2024-07-31

“第十届金融CIO班”、“第十一届互联网CIO-CT...

2024-07-29

“第36届CIO班”结业典礼圆满举办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