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高通盛融视点:人工智能“入侵”,你可能会被淘汰吗?

2017-11-08 11:48:56  来源:互联网

摘要:1981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博士曾发布着名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人脑的左右半球有着不同分工: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
关键词: 高通盛融
  摘要: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索菲亚被授予公民身份…人类不得不正视人工智能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但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从未来的趋势看,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高通盛融集团解释道。
 
  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英国《卫报》发表文章预言说:“工厂的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管等工作。”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曾提出警告,“人工智能机器可能在短短五年之内就会引发‘一些非常危险的事件’”。他甚至建议,“我越来越倾向于考虑人工智能领域应当建立某种监管,或许是从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进行监管,就是为了确保我们人类不会做出一些很傻的事情。人工智能或许就是我们正在召唤的恶魔。”
 
  事实上持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少,对于机器人被赋予人类相同的地位,很多专家都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就是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最大威胁。这个论断让人陷入了恐慌,许多人会担忧,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有一天会全部替代人类的工作,甚至会超出人为控制而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毋庸置疑,如今的人工智能已不再停留在大家的想象之中。自从去年阿尔法狗在围棋大战中打败人类,人工智能已经跳出了实验室的禁锢,成为活跃在科技领域的核心力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那么,随着人工智能的“入侵”,未来整个世界会不会真的被机器人所操控,人类所从事的所有工作都将被替代吗?高通盛融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实质是机器语言的增长和统计学的发展,依赖的核心是数据,而创造力和智能对于人工智能系统来说还很难实现,推理和抽象能力更遥不可及。”
 
  从科幻到现实,人工智能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几年前,人们都还认为人工智能是遥不可及的未来,只存在于科幻片中。
 
  好莱坞《黑客帝国》三部曲就是人工智能科幻片的典型代表作。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由一个名为“矩阵”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的,人类为了迎来新的和平,不得不和机器谈判,人工智能答应为了人类和机器的共同利益,形成统一战线,去消灭共同的敌人。
 
  影片中看似无稽之谈的脑洞与技术,目前却正在改变着我们整个社会。近日,沙特阿拉伯授予美国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女性”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作为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够使用很多自然的面部表情。索菲亚“大脑”中的计算机算法能够识别面部,并与人进行眼神接触,不止如此,索菲亚还能理解语言和记住与人类的互动。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们希望创造出一个比人更聪明、能够处理更多信息,甚至能够像人一样思考的“人”。它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雷蒙德·库兹韦尔曾提出奇点理论,它是指人工智能发展成为超级智能、能够在不依靠人类干预的情况下控制自己命运的阶段。最具有反乌托邦色彩的情景是人工智能威胁到人类生存。”高通盛融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个假说引起过很多的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让人类的生活进入到自动化时代。而且,当前人工智能主要是为了完成人类力所不及或烦琐枯燥的事情,比如在医疗、驾驶、会计等领域,担任人类的得力‘助手’,相关研究和应用更侧重‘人机融合’,而并非为了超越人、取代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人工智能是智能时代最典型的应用,10年后几乎所有应用和服务都会包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市场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总额正以年均近3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以年均逾50%的增速飙升至91亿元。百度、腾讯、阿里、苏宁等互联网巨头已开始在人工智能上发力,上百家创业企业也开始着手布局,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从现实到行业,人工智能可能将人类所淘汰吗?
 
  人工智能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乃至颠覆如双刃剑一般,一半欢喜,一半担忧。
 
  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索菲亚被授予公民身份……人类不得不正视越来越聪明的人工智能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也许人工智能不会成为人类社会的终结者,但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大量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已经成为正在实现的趋势。
 
  最近,《纽约客》杂志的一张最新封面毫无征兆地在网络里刷了屏。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究竟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中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基于他们的分析数据,有人从这些概率中,总结出了两个基本的结论:如果你的工作中包含“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创意、审美”这三类技能,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但如果你的工作符合“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这三个特征,你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就比较大。
 
  “因为和人脑相比,人工智能算法应对数值和符号计算更加精确快速,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有确定规则的计算问题,人工智能可以远远超出人脑的计算速度,也更容易找到最优的解答。”高通盛融集团负责人举例,“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优秀表现。”
 
  从行业到应用,人工智能远不能及人类思维
 
  1981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心理生物学家罗杰·斯佩里博士曾发布着名的“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人脑的左右半球有着不同分工: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的左脑主要擅长分析、逻辑、演绎、推理等理性抽象思维;右半脑擅长直觉、情感、艺术、灵感等感性形象思维。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而完全不具备右半脑的感性思维。
 
  “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它不仅仅是让人类的既有工作被取代,同时会制造出足够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变为新的形式。”高通盛融集团负责人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也同样如此,它的确会对人类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比如,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博弈等方面具备优势、发展较好,更适合处理简单重复、规则确定或者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找到有效处理规则的问题。但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能力,很多人类能轻松完成的任务对人工智能来说却很难,尤其是在联想力、理解幽默、漫画识别、常识处理等方面仍然较弱。”
 
  清华大学教授马少平也强调,目前,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博弈等方面具备优势、发展较好,但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能力,很多人类能轻松完成的任务对人工智能来说却很难,尤其是在联想力、理解幽默、漫画识别、常识处理等方面仍然较弱。
 
  “从未来的趋势看,机器一定会比人聪明,但我们一定比机器更智慧,人工智能远不及人类思维。”高通盛融集团负责人解释道。

第三十八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fanwe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