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物联网如何工作之第2部分:网络连接

2019-06-12 14:01:15  来源:物联之家网

摘要:在上一篇文章“物联网如何工作——第1部分:传感器”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物联网应用中收集数据。下一步是将数据发送到基于云的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那么它是如何到达那里的?
关键词: 物联网
  接上篇:《物联网如何工作——第1部分:传感器》
 
  本文是“物联网如何工作”系列的第二部分,我们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物联网的关键要素。
 
  物联网解决方案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 传感器
 
  • 网络连接
 
  • 数据处理
 
  • 用户界面
 
  在上一篇文章“物联网如何工作——第1部分:传感器”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物联网应用中收集数据。下一步是将数据发送到基于云的服务平台进行处理。那么它是如何到达那里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讨论列表中的第二个要素:网络连接。
\
  什么是网络连接?
 
  网络连接是物联网难题的一部分,它使“事物”能够相互交流和交换数据。网络连接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然而,有线网络不适合大多数物联网应用,因为其覆盖范围仅限于网线可到达的区域。大多数物联网应用需要更大的覆盖范围,因此我们将在本文中集中讨论无线网络连接。
 
  物联网连接选项
 
  物联网有许多网络连接选项,如蜂窝移动、卫星、Wi-Fi、低功耗广域网(LPWAN)和蓝牙。
 
  选择网络连接选项时,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覆盖范围(可以发送数据的最大距离)、带宽(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功耗(电池续航时间)、成本、可靠性和可用性等。
 
  最佳网络连接选项将具有大范围、高带宽、低成本和低功耗。不幸的是,这种连接技术还不存在,例如,增加覆盖范围往往会增加功耗,而增加带宽通常会增加成本。
 
  让我们来看看物联网最常用的一些网络连接选项。在文章的结尾,您可以看到一个非常简单的表格来比较和总结这些选项。
 
  低功耗广域网 (LPWAN)
 
  低功耗广域网(LPWAN),如Lora和Sigfox,相对较新的,只有少数国家拥有全国范围的低功耗广域网。据麦肯锡称,在2017年,低功耗广域网覆盖了全球20%的人口。此外,麦肯锡预计,到2022年,低功耗广域网将覆盖全球100%的人口。
 
  很明显,低功耗广域网(LPWAN)有两个重要特征:
 
  • 低功耗(使用可持续数年的小型电池)
 
  • 远距离通信(以公里为单位)
 
  LPWAN技术基于间歇性发送少量数据的概念(例如,一天几次),这使得低功耗成为可能。
 
  LPWAN的一个用例是智能废物管理,其中垃圾箱配备有液位传感器,仅在需要时清理。在这种用例中,偶尔向云端发送少量数据就足够了。与其拥有一个实时监控系统,不如拥有能够维持很长时间(例如几年)的电池和每个垃圾箱合理的网络连接成本。
 
  蜂窝移动
 
  蜂窝移动连接是最常见的选择:它是您手机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一种网络连接方式。蜂窝移动连接有许多好处,它是一种可靠的选择,除了高带宽之外,它还提供远距离通信。蜂窝移动连接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与目前的LPWAN不同)。
 
  缺点是,蜂窝移动连接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高的功耗。然而,有一些新的蜂窝网络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窄带物联网(NB-IOT),这是一种利用现有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LPWAN技术。
 
  由于其高功耗和高成本,对于许多物联网用例来说,蜂窝移动连接不是最佳选择。但是,它可以用于跟踪远距离移动的昂贵资产(如车辆、船运集装箱等)。
 
  卫星
 
  卫星通信具有高带宽和高范围,但它也有较高的功耗。卫星通信的好处是它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工作。因此,如果您需要接收集装箱在海洋中航行信息的话,卫星通信可能是唯一选择。
 
  蓝牙低功耗和Wi-Fi
 
  蓝牙和Wi-Fi是近距离通信的最佳选择。它们比LPWAN具有更高的带宽,比卫星和蜂窝移动网络的功耗更低。
 
  除了传统的蓝牙,还有一个更新的版本,叫做蓝牙低功耗(BLE)。BLE使用的技术能够实现更低的功耗,它只需要传统蓝牙所需能量的一小部分。
 
  使用蓝牙/Wi-Fi的物联网用例的一个例子是医院(或其他室内)资产跟踪。通过使用多个蓝牙/WI-FI接入点,您可以通过三角测量来确定资产的位置。
 
  总结
 
  下面的一个表格,是对上面介绍的网络连接选项进行了非常简单的总结。
\
  据我们所知,所有的选择都有利弊,正确的选择取决于您的具体物联网用例。
 
  物联网工作流程的下一步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并使用网络解决方案将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平台。接下来,我们必须使数据有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处理它。敬请关注我们的下一篇文章“物联网如何工作——第3部分:数据处理”!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baiyl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