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正文

小程序拉锯战爆发,支付宝扼住微信的“命门”了吗?

2017-08-28 15:29:10  来源:亿欧网

摘要:小程序对于企业是获得流量的一个好的入口,但将自己的流量交给微信等平台管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是好事,所以很多平台还是希望把用户从小程序导流到自己的APP上。
关键词: 小程序 支付宝
  在人们已经快要将小程序忘却之时,传说中的支付宝小程序终于登场、姗姗来迟。与2016年的高歌猛进不同,支付宝这一次“收敛”了很多,本想偷偷进场、低调测试,却不幸走漏了风声,最终还是用了这么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
 
  一、姗姗来迟的支付宝小程序
 
  支付宝小程序第一次曝光,是因为一出“抄袭微信示例文档”。当然,支付宝很快就诚恳道歉,指出只是复制了微信的“示例”,两者底层技术完全不同,根本没有抄袭全套代码一说。
 
  在外行们为“抄袭风波”热闹不已的时候,开发者和创业者们可没有这个闲工夫。就像当初微信小程序上线时一样,内行立刻瞄准了那个门道:
 
  1、支付宝小程序有没有带来新的红利和机会?
 
  2、支付宝小程序比起微信有什么大杀器?
 
  3、我能不能通过支付宝获得巨大流量或者现金收益?
 
  先说基本点:归根结底,小程序是一个ToB的东西,这跟ToC的逻辑有本质区别。从这个角度说,放眼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能够撑得起生态的也就微信和支付宝。商家和开发者根本不存在选择哪个的问题,最佳选择一定是两家都上。
 
  这就可以理解,支付宝为什么“懂事”的把小程序的程序层语法跟微信保持一致,大大降低开发成本。只有开发上不做重复折腾,天下英雄才会响应。
 
  小程序拉锯战已经爆发,但这不会是针尖对麦芒的速决,而是一场长跑。那么这两个冤家对头,在战略演进和聚焦方向上会有怎样的区别?
 
  乍一看,支付宝小程序平淡无奇,与微信小程序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支付宝更加明确地声明了,内容和社交不准做。
 
  很多创业者开始失望了,但是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你有没有注意到?
 
  二、小程序不是微信的专利
 
  在谈这个细节之前,请诸位思考一个问题:小程序真的是微信最先独创和发明的吗?
 
  其实,在张小龙发布微信小程序之前,原生应用和轻应用之争一直就是业界经久不息的话题。
 
  Facebook、百度甚至UC都曾有过自己的轻应用。那么为何到了微信推出轻应用小程序,大家就忽然被打了鸡血呢?因为微信流量最大、粘性最高,小程序体验最好。
 
  但是实践中,微信的小程序确实体验完胜H5,但是最有诱惑力的流量这一点表现如何呢?真实情况是,微信截至今天最大的让步是允许导入“公众号的内容流量”。如果说,IM传播一次最多触达数十人,群传播一次最多触达数百人,那么一篇公众号的流量可能触达数百万人。
 
  但这,只是一次触达。微信对真正会引发裂变链式反应的“分享至朋友圈引发二次传播”和关系链调用严防死守,而这才是无数创业者垂涎欲滴的流量黄金。
 
  所以,小程序的本质是轻应用,轻应用并不是微信的专利,所以支付宝来做并不奇怪。而阿里从来都不是“产品型”公司,没有成为“中国版乔布斯”的包袱,所以对于小程序只要做到两点:
 
  1.微信小程序有什么基础能力,我跟进就是。
 
  2.合作者和开发者们会对我提出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我评估之后选择价值大的满足就是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如意算盘,只要在产品层追平、或者两者差距不大,接下来就是运营层的问题。
 
  于是,战局成了这样,一边是产品为王、拥有海量C端用户关系、时间和内容的腾讯,一边是运营为王、拥有强大B端客户运维经验和金融信用能力的支付宝,中间是功能总体逐渐趋同化的小程序,只是在不同基因的玩家那里表现不同。
 
  就像同样是电商,易迅和淘宝表现不可能相同,同样是IM,微信和来往表现不可能相同。趋同的产品功能在不同的玩家手上,常有桔生淮南淮北的差异。
 
  支付宝和微信在小程序这个点交汇,接下来各自走向何方?
 
  三、目标客户是谁?
 
  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微信和支付宝的小程序,目标客户究竟是谁?
 
  先来梳理一下,从身份看,开发者可能是:
 
  1、个体开发者;
 
  2、企业;
 
  3、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服务提供者。
 
  从类型上看,开发者可能会做:
 
  1、纯线上工具;
 
  2、线上娱乐内容;
 
  3、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迷你版;
 
  4、线上商户(电商)的交易;
 
  5、线下商户、服务的交易使用;
 
  从体量上看,开发者可能是:
 
  1、头部商家、机构;
 
  2、中长尾商户;
 
  3、小微企业、早期创业者;
 
  从实战中看,尽管微信强调“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但却明显会有自己的倾向:
 
  1、个体开发者可以凭兴趣情怀来做,却难成气候;
 
  2、纯线上工具如果无法赢利,一样是情怀和兴趣;
 
  3、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迷你版可以做,但更多是政治意义,对双方帮助都不大;
 
  4、纯线上内容对标公众号和其他内容平台,没有明显的优势,显得多此一举;
 
  5、没多少流量红利,早期创业者想靠小程序一举逆袭,恐怕不容易;
 
  6、围绕“支付”的线上、线下商家,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承接作者《小程序“微信电商”或奇袭阿里》一文的预测,小程序对微信的意义是战略性、进攻性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试想,如果微信利用“小程序加支付”做出哪怕是五分之一个淘宝(电商)或者新美大(O2O),它对腾讯的市值激增都将带来不可想象的刺激。
 
  而另一边,支付宝小程序的意义乍一看并没有那么大,服务好企业商家本来就是阿里系的基因,是分内之事,小程序只是在阿里系的淘宝页面、直通车、码战略、AR能力之外,加上了一个新的配套选项。
 
  但是,即便没有支付宝从一开始的严防死守,微信小程序的进击也异常不顺畅,一开始打的是线下场景,却一直不见成果,原因恐怕只有一个。
 
  四、微信不懂小B们的利益
 
  微信确实很懂C端用户体验,但小程序的生意首先是伺候好开发者的B端生意,而微信懂用户体验却不懂小B们(开发者、经营者)的利益。
 
  那么在线下支付场景中,商家利益、用户需求是什么?小程序带来的体验提升是什么?
 
  1、商家利益:获得更多的流量,赚更多的钱,更好的品牌影响。
 
  2、用户需求:基础核心需求就是商家的产品服务,而不是支付有没有通过小程序。
 
  3、体验提升:有了小程序,可以有比app更方便地获取、比H5更流畅的支付体验。
 
  这就可以清楚了:微信小程序有没有满足商家核心利益?没有。有没有抓住商家所服务的客户的核心需求?也没有。
 
  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量上提升,并不会给商家的核心利益加分,商家凭什么买单?
 
  那么如果是汽车站售票或者政府办手续之类的线下场景呢?但这个事情好像不那么容易常态化地推而广之。
 
  无怪乎,线下受阻后,微信开始发力内容电商,推出社交立减金。
 
  五、支付宝的战机
 
  微信搞不定的线下商户,反而可能是支付宝的机会。
 
  信用,就是支付宝小程序的核心破局点。
 
  在此之前笔者曾说,微信与支付宝的支付战役,就是时间对空间。微信最大的武器是用户的使用频率和时长,用户一直在微信上,很自然地支付交易也就懒得切换出去了。而支付宝最大的武器则是阿里系强大的服务商业的能力和体系,使很多线下商户优先推荐支付宝支付。
 
  但是当小程序推出后,支付宝还有两个优势正在突出。
 
  第一,还记得“校园日记”事件后,人们对支付宝一边倒地指责吗?
 
  其实现在看来,这未必是坏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表明了支付宝抢下的心智定位:电子钱包(支付)和在线银行(金融)。“用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需要太多轻松娱乐。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支付宝在小程序运营中延续了一贯的调性,则支付宝的小程序可能“更加严肃可信”。
  
  第二,支付宝小程序有一样东西微信没有,那就是可以使用“芝麻信用分”的能力。
 
  六、信用V.S.社交
 
  为什么朋友圈原创内容看起来没那么多了,为什么微信推出“朋友圈三天可见”后,很多人真的“三天可见”了?
 
  说到底,是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微信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熟人沟通工具,通信录列表中出现了大量的弱关系,甚至常有微商灰产混迹其中。在微信上,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真诚、信任、无戒备了。
 
  相比之下,支付宝主打的是“用钱”这样一件严肃的事情,主打的应该是信用,是可信和靠谱,哪怕枯燥单调一点,哪怕只是在用钱的瞬间打开。
 
  这一切都有赖于芝麻信用分的使用。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
 
  1、所有支付宝的小程序,都可以自愿公开运营者的信用分,作为吸引客户的依据。
 
  2、任何支付宝小程序内交易的双方,都可以看见对方的信用分。
 
  3、你在支付宝小程序中是否“履约”,将直接影响你的信用分。
 
  4、任何客户都可以凭借信用分的高低,得到不同档次的增值、差异化服务,单车免押金只是开始。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程序就可能成为支付宝商家吸引客源的工具,促成交易的催化剂,反映品牌影响力的标尺。对用户来说,一边是来路不明的微信小程序,一边是信用清晰的支付宝小程序,你用哪个?
 
  为何腾讯最近也推出了信用分,那是因为信用真的太重要。微信对用户的限制真的不多,你打开一个人的个人页面,除了凌乱的朋友圈状态和转发,其实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如果按照这条路线,我认为支付宝可以这样推进。
 
  七、信用战役四部曲
 
  1、树立标杆,打造口碑。一上来抓大放小,利用强大的公关能力,和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合作,使一些重要的公共服务登上支付宝。这样,一方面在很多细分领域抓住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则通过政府背书、树立起严肃可信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填充了“信用”的内涵。
 
  2、统一标准,一键生成。除了政府和大型企业,对于大多数中长尾商户实施小程序统一标准、一键生成的模版化运作。这件事情不需要像微信那样让给第三方,可以根据不同细分行业开发不同的模版,并配备不同的功能积木,既然要降低传统行业中小商户的开发成本,不妨就给降到最低,这样地推起来少费很多口舌,商户不必为要不要找外包、会不会被坑苦恼。
 
  3、深耕B端,高速地推。既然优势在于服务中小商家,那么就应该继续深化,在不断与商家沟通接触中找到感觉、找准方向。一旦确定适宜方向则All-in,可以考虑通过模版化实现商家小程序免费生成、只对阿里云等后端运营成本收费,甚至免费一年、待商户形成习惯再予收费的策略。
 
  4、信用双层,多维排行。目前的芝麻信用分,主要基于用户的交易和金融信贷行为,如果对于非标的内容怎么办呢?比如今天说好要在小程序上做这件事,你偏偏没做。在我看来,可以在信用分基础上,设置一个信用点评体系,对于非交易或金融的行为,则通过文字点评或打分来进行,这样就形成两个维度。同时,对于公布信用的小程序,基于信用分高低进行排行,让分高的排在前面得到更大程度曝光。
 
  在这种机制下,你信用高,你更容易被看到,用户更愿意和你交易,你更在意交易履约因为事关信用品牌。这样一来,信用分就成了营销利器。从人无信不立,到商无信不赢。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