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应用 > 正文

尚冰:中国移动从五方面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2018-04-23 10:45:17  来源:新华网

摘要: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跨界融合、系统创新、智能引领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把握了全球信息化发展变革趋势,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 移动应用
  北京4月23日电 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拉开帷幕。中国移动以“智联5G 和创未来”为主题参展,围绕5G技术、电子政务、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展示了最新技术成果。在同日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移动“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着力方向和重点举措。

\
图为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

  尚冰表示,当前,全球信息化进入跨界融合、系统创新、智能引领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把握了全球信息化发展变革趋势,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相关工作的推动和落实过程中,不仅需要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更离不开各单位、各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创新实践。

  尚冰称,作为基础电信运营领域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将着力从五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支撑、贡献力量。

  在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字中国网络基础方面,尚冰表示,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覆盖水平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以4G TD-LTE宽带移动通信为例,仅中国移动TD-LTE基站就突破196万个、用户突破6.7亿,均居全球第一。面向数字中国建设需要,中国移动正在加快推进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高质量的4G网络和移动物联网,加快实现5G规模商用,大力建设千兆引领的有线宽带全光网络,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等新型设施,为数字中国提供国际一流的基础网络支撑。

  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技术核心能力方面,中国移动这些年大力推进我国主导的4G TD-LTE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首次实现中国主导的技术在全球规模应用的局面。中国移动将继续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进基于SDN/NFV的网络转型,加强5G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引领,推动5G产业端到端成熟,打造一批跨行业创新应用,促进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强化数字生产支撑,促进经济动能转换方面,中国移动近年来与各行各业共同探索数字生产和智能运营的新模式,目前物联网连接数近3亿,“互联网+工业”设备连接超过1个亿。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推动先进信息技术与生产运营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各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深耕工业制造、交通物流、能源电力等垂直领域、拓展数字化生产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壮大信息消费规模,创造美好数字生活方面,中国移动通过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不断激发信息消费活力,近两年来手机上网流量资费累计下降超过70%,“互联网+政务”合作城市突破355个,助推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实现了全球领先。中国移动还全面推广移动通信在医疗、教育、金融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丰富数字化家庭产品,以信息化支撑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让广大用户享受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生活服务。

  在推动产业合作共赢,共建数字生态系统方面,中国移动通过打造能力开放平台,牵头成立5G联创中心,推出的双创计划汇聚近600万名开发者,带动产业各方共同成长。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中国移动将大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进一步促进能力开放和平台共享,聚焦垂直市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合作、价值共创、发展共赢的数字生态体系,促进形成以连接为基础、数据为核心、应用为抓手、安全为保障的信息化体系。

  新时代呈现新气象,尚冰表示,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先运营商,为加快实现数字中国的美好愿景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