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金融CIO论坛】李金龙:招商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1 08:41:05

来源:CIO时代网

        2017年3月18日上午,由CIO时代学院与《金融电子化》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七期金融CIO论坛”在广州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基于开源技术的金融软件开发”,吸引了近20位来自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及广州银行、东莞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的专家与CIO聚集于此,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探讨与研究。招商银行信息科技部高级经理李金龙在活动中发表了题为《招商银行在区块链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
招商银行信息科技部高级经理  李金龙

  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很荣幸进行这次的交流,希望能从与大家的沟通互动中得到更深的理解。由于区块链是一个热炒了两年多的一项技术,今天就分享而言,会有一些是引述其他人比较好的观点,同时也发表一些个人的感想与观点。

  首先在金融科技FinTech大的背景下,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三个大的主题,首先是大数据,接着是人工智能,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之上可能会进行人脸识别、智能客服等非常智能化的应用,然后便是区块链。这三个是可以相提并论的热点话题,他们各自提供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角度来看,总体上理解,它仍然是提升单个企业的智慧效率和成本,比如它可以使风险的管理更加精准,使营销的效率更高、运营效率更高。区块链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提供商业价值,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不能实现的合作的形态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创造的形态,能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对于将来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个人理解,所谓的数字经济便是各项经济活动不论是前期的谈判、签署,还是最后的执行、清算资金、合同等的运作及最后的法律追诉和实现均会搬到电脑上或互联网上来进行。经济的效率和过程都会有很大的改变。这是目前一个更新讨论的话题。

  数字经济扩展开来,数字身份与数字货币是其另外两个注意的支撑点,再加上区块链这样跨机构、跨实体、跨行业的信用创造的模式支撑整个经济生活链条的完整实现,这是将来一个很有前沿性和扩展性的话题。

  一、区块链的概念辨析
\

  上图来自一家初创公司,对区块链本质揭示的比较到位。左边是传统银行的形态,其四周各家的用户会通过中间银行主机的核心记帐的权利信用保证来进行交易、转帐的实现。通过区块链技术,中间的节点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分散在四个角落的四台服务器共识性的记帐。大家共同记帐、同步,相应地便实现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则无需引入一个大家都信任的中间点来实现参与方间的信息交换、价值交换与协议的达成。

  1.区块链是一种思想的变革

  从学术的观点来看,总结如下:第一,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这很好理解,即上图中去掉了中心这个必不可少的节点。第二,去信任化。指的是像比特币这样的开放式区块链的机制。任何人均可以申请加入比特币这样的形态。没必要提供权威机构的证明,因此是去信任化。由于其所有的信息是分布在四个节点上的,因此最后一点是防篡改,即你这个点改了,其他的点还是没有被改。防篡改指数据是分布在全网的、冗余的,一个点有失误或故意改的话,其他人是很容易发现的,且通过共识技术修正过来,或将不正确的结果排除在外,在下面的记帐过程中排除在外。这是三个最大的特征。

  2.实现点到点价值传递的信用创造技术

  刚才提到区块链的分布式、冗余、共识全网记帐的特点,有人认为如今的互联网已完美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但还不能实现价值的传递。所谓信息的传递,就像通过互联网可以给任何人发一封邮件,即信息的传递,但没办法发一笔钱过去,即使是目前最方便的微信红包,也有微信腾讯在后面可信节点的支持来实现。但目前有不少人认为,区块链能够实现价值的互联网,也就是通过区块链的设施来实现价值的传递。如在比特币的网上,可以实现一个账户给另一个账户实现转比特币。但这里就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比特币这个网络实现了两个核心点,第一是比特币发行的稀有性,所谓货币必须满足稀有性,不能泛滥;第二是解决了双花问题后的可交易性,即你在这个地方、网络的,如中国的网络发起一笔转帐后,你账户的这笔钱,同时在美国的网络上也会有这笔钱的记录,你不能在美国的地方同时再去花这笔钱,即双花问题可通过全网同步解决,同时它是可细分的,由于是电脑上的一个数字,一个比特币值可以细分,这样就满足了价值传递必备的一些特征:稀有性、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但到了数字货币这个概念时,其可交易性、可传递性及可分割性都会更强。因此,数字货币是将来的一个方向。

  但目前比特币这个网络实现价值传递时有效率上的限制,同时又与实体经济来挂钩实现的话,仍需通过比特币的交易所来进行兑换,因此目前如果有人提出区块链已实现价值的传递,个人认为是有一点抽象化或泛化,有点拔高。

  3.高盛的观点

  好多人会疑惑区块链已炒作了这么多年,其实应用起来寥寥可数,高盛认为区块链将来能改造市场和参与者的形态,但真正的应用或在两到五年内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五到十年内会获得更广泛的市场。个人对这点也是比较同意的。因为我研究过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也参加过各种会议,总体感觉区块链技术目前而言,用植物生长的阶段来打比喻,还处于花苞的阶段,目前这个阶段太关注其落地性、落地成果,应是一个春天的果实那种青涩的感觉,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更加从包容性和关注性、期望性方面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一个期待和保护,那相关参与人员一定不会觉得失望。

  4.区块链的分类

  谈到区块链很多人有多样的说法,实际上有些是针对公有链的,如说效率的问题。比特币有全球网络共识,每秒差不多是6笔,其中便有效率的问题,这是全球范围内公有链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但如果有几个企业联合建立一个联盟性的链,不是开放性的,通过vpn或专线进行隔离后,这时就不必要了,因为预期不会有太多入侵者、捣乱者出现,那么共识的机制会简单一些,简单而言可以简单一些,不用挖矿而从拜占庭这样的算法来实现的话,其交易效率就不再是问题了。

  私有链指的是企业内部的,通过区块链技术来应用。这里有个逻辑问题。企业内部本身是互相信任的,由于大家都是这样的分类,但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逻辑问题。但从使用角度来看,私有链的技术在英国等一些国家的用法是,如一家银行在记帐时用私有链技术将自己的交易或交易的汇种在监管机构、审批机构同步,会传递信息,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

  二、区块链的发展历程

  1.比特币的起源

  最早的比特币是2008年中本聪发表的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其核心点是实现现金支付,即去中心化的电子支付,比特币是他为实现支付网络设计的一个载体和对跨机记帐节点的一个奖励。从他原本的设计来看,当时看不出比特币能涨到今天这么高的价格。

  比特币生态中有一些概念,如比特币钱包、密钥地址和余额,对应到我们耳熟能详的银行体系,比特币钱包相当于银行卡或各家银行的Ukey,比特币的一个钱包中会有多个密钥地址,相当于一张卡下的多个账号,每个密钥地址对应的余额相当于每个账户下的余额。我们银行中的钱由于是法定的货币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购买东西,比特币在大部分国家还需先兑换成法定货币再进行实际的使用。当然有的地方会有比特币的取款机及超市支持,那是很少的情况。

  比特币的基本原理是指大家将交易发上去后,所有的矿池会将这一段时间的交易集合起来,求一个哈希函数,谁能求得这个哈希函数的值到前十位都是零的话,谁就挖到了这个矿,就挣到比特币,相当于一个竞争记帐的机制。目前的银行记帐机制是中心节点的垄断性记帐,而比特币的网络下很多的矿池通过运算能力的耗费与加上一定运气的成分来竞争记帐,谁先解出这个题谁便得到了这10分钟的记帐权利,将其记的账向全网公布,其他节点都来接受的一个过程。

  其实比特币的源码部分也是开源的。招商银行的技术人员也看了比特币的源码,发现比特币源码的编写应该是极客性质的风格编写,一个函数、一段程序便是过千行。而我们有设计的函数是两百行的。

  2.以太坊

  刚才提到比特币实现了价值的转移和转帐支付这样子的功能,那么下面一个里程碑式的概念便是以太坊。

  以太坊重点的贡献便是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也就是说比特币各个矿池之间、全网之间共识的是交易和每个人有多少金额账户的信息,它共识的是账户和金额,但以太坊这家公司提出不但可以共识金额和交易,而且还可以共识一段代码,那这段代码可以是一个商业合同的呈现。它可能产生的商业模式是将智能租房、保险、理赔这样带有复杂的合同,在各种状态下变化形态的这样的一个商业规则中的一段流程与合同的实现,以及各种情况如何反映,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如信用证如何转帐、背书,这些规则都写在共识中,让它来接收合同各个阶段或周边经济信号及执行结果,让其自行在电脑上运行这一段程序。在这个概念下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智能合约,因为未来所有的商业形态都通过这一段合同进行承载实现,各家的资金清算也可以写在合同上,但延伸下来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你原来的理想脱离现有的司法体系,而代码就是法律的高度,那代码这个法律出了大的漏洞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因此,区块链的鼓吹者或宣传者近半年来对这个概念的宣传有所减弱。

  3.国外区块链技术的兴起

  国外区块链兴起阶段主要是银行或是比特币力量的推动,当然也有一些大集团的战略眼光,投资这个概念。这个推动力是多方位的,包括德勤,英国和新加坡是政府自己推动,这些国家市场上的活力不像中国和美国这么强劲,政府会主动鼓励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力是多方面的。IBM这样的大企业在新的风潮下,他一直是观望的态度,但后来观望不下去了,自己推出了OBC平台,后来将这个平台贡献到Linux开源社区下形成了开源技术。

  4.国内区块链技术的热度

  在国内区块链的热度是全球最热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比特币的矿池,据说大部分集中在中国。国际上的比特币持有者都有过半的比特币矿池在中国,还有一些中国的力量,如亚洲数字资产联盟、金联盟、上海区块链联盟、互联网协会正在筹办成立金融性质的区块链组织。当然国际上还有一个R3组织,创始人将全球很多的著名银行都集中起来,尝试的目的是将银行业务用区块链的技术去实现。

  三、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方向

  1.引入区块链的信息系统应用架构
\

  如果将系统分为呈现、应用、业务和数据四层,呈现层和应用层不会出现大的感官上的冲击,即操作上的冲击。唯一的变化便是原来写数据库的立即能完成结果的返回。但区块链涉及到各方,需要有一个同步,具体情况可能有几十秒或一分钟左右的同步过程。在业务层和数据层也会有不同。业务层,原来企业内部的逻辑和服务应该还是在原有的地方去实现,没有必要搬到链上。但涉及到与其他伙伴、以及其他接入方共同合作完成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则需要在区块链上实现,同时各自有各自的数据,两方数据还可以互相形成交换、备份。在操作方面,具体从三种状态来看。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各家银行都是竖的体系,他们之间交换信息是通过邮件、纸质票据的交换,包括电话、报表等线下的交换方式来实现。如票据交换中心纸票交换等。然后到互联网阶段时,这些信息不再需要纸质的介质来传递。但目前的状态传递只是信息,还不能认为是共识。即当收到别的单位的信息后,你可以进行预处理,但每天都要进行核账,核对可能会出现问题,接着要进行解决机制,这些都是独立的、线下的解决。引入区块链后,因为它是全网共识的技术,经过一段时间这个技术确保也是同样的呈现,不会有不一致性,这是由技术来保证的。因此从获得共识、业务逻辑和通讯这三层就会是一个自动化的概念,则不需要进行一些轧差或人工的、线下的关注来处理,也就是实现了自动化。这样联盟链的应用对于操作认识上的一个范式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2.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私钥的保护问题,指的是如果你要匿名,私钥丢了就全丢了,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类似现在的比特币拥有者,因为它是法律之外的,无法报案,被人捡了就是捡走了,或被黑客盗了就是盗了。第二是渐进的问题,所有的企业都用同一套系统来支持时,企业还有一些保护性的商业逻辑,但他需要保护的信息如何实现,则需要设置具体的机制来实现。还有由第二个问题所引出的第三个问题,如果大家各自保护的信息太多,那么监管上报的责任由谁去完成,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智能合约是在法律的社会形态下,当前的无论是法官还是律师都无法接受的一个概念。技术方面的的程序代码BUG或不完善性是很难完全杜绝的。那如何用智能合约的技术与现有的法律体系做一个折衷或融合,如何探讨这个话题,这是未来几年的焦点。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加上数字身份和数字货币这两个基础设施后,区块链的应用才可能迎来夏天和秋天。

  3.麦肯锡:区块链金融行业五大应用场景

  数字货币:提高货币发行和使用的便利性

  跨境支付与结算:实现点到点交易,减少中间费用

  票据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减少人为介入,降低操作成本和操作风险

  证券发行与交易:实现准实时资产转移,加速交易清算速度

  客户征信与反欺诈:降低法律合规成本,防止金融犯罪

  深圳的金联盟也列了13个方向,大概从股权交易到基础平台、理财产品的一二级市场,再到区块链的信用服务、积分领域探索、票据应用,还有一些技术层面,以及商业银行抵押品的区块链方案等等。

  4.供应链金融应用分析

  在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的用法是通过智能合约和帐本将相关的银行、车厂、仓库这些相关方的协议、合约都集中在上面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业务过程的实现。如深圳一家城商行与一个创业公司合作,将抵质押品的信息公开上链,让各家银行都可以查询,解决一个抵质押品的重复抵押的问题。

  5.招商银行的应用场景

  招商银行如今在海外有几家分行,在实现跨分行跨境的汇款转帐时,目前是通过总行的中心节点来进行互相转发的操作指令,通过区块链后使大家贯通起来,如新加坡分行转给香港分行是可以直接通过链实现的,不需要通过中心节点,这便提高了效率。去中心、高可用、可扩展。这个是大家可以想象到的。

  在下面会有两个进一步延展的思路,首先是我们和一些境外银行,包括有一些分支机构的银行,招行目前只是接了自己的几家,如果与其他银行的境外机构能接起来的话,客户间的转帐都可以直接去实现,效率上和成本上对客户都是一个提升。

  第二是业务层面更多的畅想。具体是指在清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企业的资金管理,由于它是技术设施,那么上面的企业的资金管理等都可以进行升级,以实现更好的企业现金跨全球、跨境现金流的集团性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我分享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资讯

“第八届金融CIO班” 、“第九届互联网CIO-CT...

2022-09-24

“第18期金融CIO论坛—CIO读书会”顺利举行

2019-11-25

第十六期金融CIO论坛——迈向银行4.0

2019-06-20

第十五期金融CIO论坛——智能驱动的金融科技创新

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