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对话 | 龚伟华:“1+3+1”科技治理格局凝聚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合力

2021-07-29 17:01:15

来源:CIO时代

\
\
受访嘉宾 | 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 龚伟华
主持人 | CIO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OO、新基建创新研究院秘书长 刘晶
采访地点 | 北京银行总部
 
  北京银行是全国第一家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商业银行。该行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核心发展战略,高效赋能业务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科技创新之路,形成“1+3+1”协同科技治理格局。下一步,北京银行将推进“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全力打造更加敏捷的前台、聚能的中台、稳健的后台。 
 
  主持人:如何看待数字化转型和CIO角色定位?

  龚伟华: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一把手”和高管层的大力支持,在于企业的战略定力。如果只是科技人员或CIO去推动,可以预见肯定成功不了。金融行业的CIO,要在服务好客户、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和实现降本增效上发挥重要作用。
 
  主持人:北京银行经历了怎样的信息化、数字化历程?有何成果和难点?
 
  龚伟华:1996年1月,北京银行成立,1997年3月组建科技部开始第一代综合业务系统开发,并于1998年6月,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公储蓄全部上线。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起步非常好,实现了业务大集中、本外币一体化。随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逐步丰富完善。
 
  一直以来,北京银行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伴随全行发展不断演进过程中,先后提出“科技立行”、“科技兴行”、“科技强行”等战略,并于2019年提出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提升转型效能,2020年启动了 “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2021年,我们启动了以新一代核心系统为重点内容的“211工程 ”建设,全面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敏捷化核心系统,将我行数字化转型推向深入。
 
  随着转型工作的开展,我行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确保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释放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是持续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北京银行数据云体系。打通数据项目交付各个环节,提升交付效率,形成了覆盖“准实时数据计算、离线数据计算、实时数据服务、外部数据接入、AI模型训练”5项关键能力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大数据产品化服务达到200余项;

  二是加大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生物特征仓库已具备多种人脸识别算法,覆盖各类金融场景,现已累计提供各类人脸识别服务近1000万人次,算法识别率超过98%。自主研发“京准查”外部数据应用平台,运用图计算、自然语言分析技术,充分挖掘外部数据价值,为拓客营销、客户风险识别提供“称手工具”。人工智能模型在智能营销、智慧风控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建立“千人千面”、“财富体检”、“客户流失预警”、“手机银行促活”等模型,提升线上渠道精准营销能力。

  三是重视区块链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与“趣链”公司合作构建了北京银行的区块链BaaS平台,支持私有链、联盟链等多种业务场景,提供了多种通用的金融业务场景智能合约。目前实现了贵宾客户权益、个人客户积分两项增值服务的数据上链。

  四是秉承移动优先战略。加强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成果落地,手机银行依托金融科技持续升级,聚焦引入“一个平台”、构建“一套生态”、基于“一个框架”,新增100余项产品功能,重塑300余项业务流程。

  五是打造开放银行1.0平台,提升产业价值,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数字文创等几大领域构建场景生态,提供全景服务,切入场景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自主研发一站式大数据风控模型开发平台——“风险滤镜”2.0风控决策引擎和风控模型试验室系统,沉淀各类风控模型140余个,构建知识图谱平台,基于4700万工商数据,对企业谱系进行挖掘和计算,支持贷前调查、贷后预警工作的开展,为业务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六是应用RPA流程机器人,优化企业客户年检、信贷业务影像资料上传等业务环节,降低总分行业务人员手工操作,每年可减少约8万小时手工工作量。

  七是建设新一代智能语音机器人平台,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3%,问答意图准确率超过90%,助力零售客服智能化转型。

  八是采用云化部署模式,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虚拟云主机、裸金属物理机等各类云化资源池,加快应用部署速度,降低系统运营风险,增强横向扩展能力,总体成本可节约15%以上。
 
  主持人:如何打造IT团队?
 
  龚伟华:IT团队重点并不在于人数,而是如何能够满足发展需要,真正让科技领先带动业务领先。IBM曾提“随需而变”,我们也将随发展需要变动调整,通过变革组织架构,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职能分工,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1+3+1”的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进一步凝聚起全行数字化转型的合力,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全方位打造“数字京行”。
 
  为了推动科技与业务的融合,组建面向业务条线的技术团队模式。团队主要承担系统开发与技术研究有关职能,突出敏捷的特点。按照业务条线形成对接交付力量,设立批发应用团队、零售应用团队,分别负责公司、金融市场等批发业务系统建设及零售业务系统建设,应用研发及技术支撑;设立实施管理团队,负责各业务部门项目需求分析及管理,监控项目进展。
 
  通过与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以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懂技术、懂业务、也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真正推动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打造敏捷组织。去年开始,北京银行加强行内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基于“顺天”技术平台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技术培训,大力培育行内人员对平台核心代码、治理架构、服务组件等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以实现生产力快速转化。
 
  主持人:“顺天”技术平台有何特色?下一步规划是什么?
 
  龚伟华:“顺天”技术平台由北京银行自主研发,是金融科技领域最新成果综合应用,主要基于云原生应用技术架构体系,采用业界主流的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设计,全面支持敏捷转型,助推线上业务快速发展。相比传统模式,平台使应用交付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系统扩展成本降低60%,能为核心系统及其他关键银行业务系统平稳重构和敏捷转型提供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平台通过对300余项开源方案进行改进,有效延伸了分布式技术使用场景。
 
  今后,北京银行将基于该平台进行系统开发建设,统一的技术底座形成企业级基础技术体系,有助于解决对外包公司的技术依赖,实现自主可控,发挥产学研用效应。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规模经济、自身迭代效率上没有较大优势,所以更注重生态合作,提升产学研用能力。基础技术平台以我行自研为主,其他方面我们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公司等全方位深度合作,打造融合的金融科技生态圈。
 
  北京银行希望把“顺天”技术平台打造成支撑业务发展需要的主流平台,并且能向业务模式、规模体量和我们相似或略小的银行推广赋能,避免各自研发造成成本过高。北京银行更多的是考虑通过联合共建、共享等方式,打造并不断完善适合中小银行的技术平台,通过更加丰富的场景,促进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是什么?
 
  龚伟华:金融科技战略要服务于业务战略。“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以“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更加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产品供给服务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优化业务流程促进普惠便捷的数字经济发展,强化科技驱动加快金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顶层设计指导下着力构建起具有北京银行特色、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级基础架构体系,全力打造更加敏捷的前台、聚能的中台、稳健的后台,进一步夯实科技实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向内涵型、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