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 | 朱晶熙:中通快递的“科技经”—技术与业务并进

2021-07-27 15:45:31

来源:CIO时代

\

\
受访嘉宾 |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CTO 朱晶熙
主持人 | CIO时代联合创始人兼COO、新基建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刘晶
采访地点 | 中通快递总部

  中通快递创建于2002年,是一家以快递为核心业务,集跨境、快运、商业、云仓、航空、金融、智能、传媒、冷链等生态版块于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企业。2016年10月中通快递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向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快递发展的窗口;2020年9月在香港实现二次上市,中通快递成为首家同时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快递企业。2020年,中通快递全年业务量突破170亿件,同比增长超40%。

  随着数字化浪潮来袭,快递行业也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降本增效,加快从“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变。从“肩扛手提”到电子面单、自动化分拣、智能机器人……科技加持下,快递行业的蜕变已势不可挡。中通快递从最晚起步、最小跟随者到如今已成长为业务量全球第一,中通快递的高速发展也是中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CIO百人会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中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CTO朱晶熙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近中通快递,畅聊它们的“科技经”。
 
  刘晶:朱总,据了解您是中通快递IT部门的第一位员工,请问您是怎么加入中通快递的呢?请您大致介绍下中通快递的技术成长历程。
 
  朱晶熙:我是2003年大学毕业后加入的中通快递,当时的确是IT部的第一位员工。当时的业务量全网只有三四千单,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全是手工操作。而目前,中通快递的业务量每天接近7000万单,业务量已经翻了2万倍,技术人员就已经有1500多人了。从纯人工到半自动化、机械化,再到现在的全自动化,甚至无人化应用,我亲身经历着中通快递信息化建设的一步一步完成。可以说,我个人的成长和中通快递的成长几乎是同步的。
 
  刘晶:中通快递现在已经拥有着一千多人的数字化团队,那么部门职能上是怎么划分的呢?您认为在人员管理、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困难和挑战呢?
 
  朱晶熙:在我们公司的信息管理部门,分工是非常精细化的,从产品研发、基础架构、原平台建设、测试、运维、运营、推广等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能划分。人多就更好心齐,所以我们是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快递行业给人的感觉可能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技术与业务相融合的技术团队,这是挑战之一。但不是困难。基本上我们认为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存在。业务对技术的需求很大,技术人员需要对业务有了解和理解,能够帮助业务实现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落地,这是很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的事情。大家齐心一致,才能把想干的事情干成能干的事情。
 
  刘晶:中通快递非常重视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研发的投入也不断壮大。那么,从2003年到现在,中通快递的信息化建设分了几个阶段呢?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朱晶熙:我认为是有4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2003年-2012年,这是我们的追赶期。直白的说,是要花最小的钱支持最大的业务发展。那时候,我们的研发投入、技术能力、人员规模都非常小,整个技术采用了外包的方式,小范围的局部创新有,但更多是模仿老大哥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路。
 
  第二个阶段是2012年到2015年,是我们的高速成长期。中通的研发队伍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步壮大的,2015年我们已经有了三四百人,实现了核心业务的自主研发。
 
  第三个阶段是2016年到现在,这是我们的成熟期。2016年我们在美国上市,整个公司的资金、品牌、能力都得到了大的提升,走上了技术与业务齐头并进的时代。
 
  第四个阶段是未来的发展期。未来,我觉得快递行业会变成以科技驱动的企业,有更多的场景应用、技术能力发挥,整个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刘晶:在2019年中通快递发布了 “i-ZTO”战略,请您介绍下“i-ZTO”战略出台的考量和亮点分别是什么呢?
 
  朱晶熙:科技创新是时代赐予的必答题,中通快递原则上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上不封顶”,这对部门成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创新。技术不能单纯依靠业务需求、经验主义等,更需要有统筹性、规划性的、智慧化的进行信息化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有更数字化的手段来帮助企业创新,因此,我们推出了“4i”战略,即:在自我意识大框架下的智慧intelligence、创新innovation、生态interlink,提前布局未来,实现中通科技的新高度、新能力和新担当(i-zto)。
 
  Intelligence智慧:未来的快递行业一定是越来越智慧化的,管理决策也更需要数字化来落实,也更加务实。
 
  Innovation创新:时代发展是迅猛的,技术在快递行业的应用很深很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业务模式、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要有长远的规划。仰望星空的同时又要脚踏实地,要与业务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真正驱动快递行业创新发展。
 
  Interlink 生态:中通快递发展到今天,再也不是单纯的快递经营主体,而是通过数据驱动,形成生态圈的协调作战。例如我们有快递、快运、云仓、金融、传媒、商业、跨境国际、航空等。目前我们内部差不多有10多个生态圈,通过技术将它们关联在一起,目标是将中通快递发展成为综合物流服务商,打造中通的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智能化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i自我驱动意识:这是对我们的科技人员提出的。中通快递从发展最晚、规模最小,迭代到全球最大的快递物流企业,我们前面已经没有能够模仿或者追赶的对象,我们只有不断地保证自己的自我驱动+创新,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刘晶:您提到“i-ZTO”战略中有一个“I”是生态,这个生态是中通内部的生态,而不是整个快递行业的大生态,这个部分,您可以重点提一下吗?
 
  朱晶熙:生态有两种概念。第一是中通体系内部的融合或者协同。快递、快运以前是单打独斗,将来一定是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综合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第二个是对生态的定义,中通不是一家以科技研究主导的公司,我们还是一家以快递物流业务实体为主的公司,但我们不会固守尘封闭门造车,我们把目光放眼整个社会,更希望跟和全行业里的同行、科技公司等保持联动,希望行业里的新兴技术、解决方案能够与中通快递相互成就、相互落地,构建整个社会的大生态。
 
  刘晶:中通快递从追随者到市场占有率第一,请问您认为科技在中通快递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什么样的重要作用?
 
  朱晶熙:用我们董事长兼总裁赖梅松的话讲,就是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随着业务发展,科技在公司历程中做到的关键词是:量身定制。在创业初期,我们用最小的成本支撑公司业务发展,接下来,我们用技术外包来弥补短板,来进行业务创新,到现在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把经营思维、想法思路沉淀下来,把科技和业务相融合。我们时刻关注市场发展态势,我们主动打破以前既得的利益,保持创新,和公司一起成长。而这些成果的背后跟公司高层、总裁的信任是密不可分的。
 
  刘晶:我们了解到,CIO在和公司决策层领导的沟通上,很多人都认为是有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您在CIO的角色上,基本上不存在这个沟通问题,是吗?
 
  朱晶熙:是的。我认为公司的业务方、决策层如老板之间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公司决策上遇到一些障碍的时候,大家都要开诚布公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我们公司来说,中通快递后来居上,作为技术人员在中通快递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关键性作用。一是在基础数据分析上率先开通长期班车,并做了加盟改造,这得益于老板的决策和智慧。二是在2014年-2015年期间快递行业电子面单盛行,在和赖总沟通达成共识后,争取到公司对技术的支持,中通快递率先把电子面单普及度达到100%,让用户更早的享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带来的红利,到2016年中通快递电子面单普及度是全行业中最高的,同时中通快递也从规模最小跑到行业第一位置,将来,我们也希望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刘晶:中通快递IT部门已经超过千人了,这个规模不亚于一个科技公司技术团队规模。中通快递下一步是否有意向,把IT部门独立出来,不仅服务中通快递本身,还服务整个行业呢?
 
  朱晶熙:想法是有,但目前来说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快递行业还是高速发展、高速竞争的态势,应该把核心的精力用在主营业务上。当然了,我们的产品是否向社会开放,那就交给社会去做判断。
 
  刘晶:中通快递在科技上的投入力度确实很大,您也提到中通快递和科研院所、外部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有合作,那本身在中通快递目前的新技术应用上面有哪些亮点呢?
 
  朱晶熙:我们内部一直走得是务实路线。现在技术人员有1300多人,至少有1100多人还是在核心主营业务上面,其中小部分人在做一些前沿性的创新研究。我们做自己能做的部分,其他的选择采用合资、联合研发或者控股的方式。比如说无人机、无人车、区块链等方面,其实中通也有布局和规划。中通用区块链技术跟一些当地政府做了农产品溯源方面的系统,像智能语音机器人等,我们会把新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上,效果也都还不错。比如,我们客服部门是唯一一个业务量高速增长,但是人员一直没怎么增长。我们以前的安防监控只是事后定责或追溯的系统,但现在已经在管理上提供了帮助,对违规操作、工装识别或者针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机器视觉也都产生了较好的效果。还有ADAS辅助驾驶,事实上也对司机的生命安全、安全交通也发挥了作用。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中通的自主研发,也有行业的联动。中通快递在行业规模、业务人员等方面来说都为这些新兴的技术提供了很好的落地场景,很多前沿的科技公司也很愿意跟我们合作,让技术能够真正的产生价值。
 
  刘晶:我们了解到快递行业有些企业已经在布局云了,中通快递在云这块是什么样的规划?
 
  朱晶熙:我们自己的私有云已建设完毕,内部私有云+公有云联合的方式已经在正常应用了,这个对内部研发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特别是整个产业体系从生产环境、测试环境、研发环境相关的一致性,CICD、Devops等等方面持续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帮助。
 
  刘晶:未来有考虑把一些核心业务往公有云上迁移吗?
 
  朱晶熙:我们结合了现有的业务系统和成本核算等,比起纯用公有云,私有云加公有云混合的模式,更加有好处。第一个是更加吸引对技术有执着的精英人员加入,第二个是能够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第三个从成本来说,私有云的建设比使用公有云,虽然管理的复杂性增加了,但是整个成本还是降低了很多的。所以说我们是采用混合云的方式在往前推进。
 
  刘晶:那现在中通快递哪些业务是放在公有云上的?
 
  朱晶熙:主要是跟电商平台的交互,还有C端对应消费者的产品。
 
  刘晶:您刚提到未来也希望中通继续保持行业领先的水平。那您认为如果要保持这个势头,有哪几点是中通科技要重点关注的呢?
 
  朱晶熙:首先,我认为还是要关注文化、关注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不要动不动就说技术引领业务,这样会让业务方比较反感。当内部人员具备了相应的实力,没有引领不引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是如何提升技术人员对业务的理解。
 
  还有就是激发研发人员对整个快递行业的理解。怎么讲呢?就是说,不要一味的认为技术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技术的深度,而是需要想着怎么样能够把技术、好的产品和业务、用户之间达成融合,真正让技术服务于业务,产生业务价值,这是关键点。
 
  刘晶:各行各业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都是比较迫切的。请问中通科技对下一步的人才布局是怎么考虑的?包括人才的培养。
 
  朱晶熙:接下来我们要持续地深入数字化的应用落地。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确是迫切的,要求也会更高,相应数字化人才在中通的发挥空间也是很大的。我们会加强内部培训体系建设,也会引进更多高精尖人才。中通科技的产品已经覆盖到了业务的方方面面,但还有很多业务场景的深度挖掘需求,将来一定是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时代,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晶:请问您认为CIO和CDO的关系和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您是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朱晶熙:我觉得CDO比CIO更加聚焦在数字化场景。没有CDO的公司,对整个业务的把控可能是公司决策人或者是CIO。有CDO的公司,则更加注重公司的整体经营,例如量本利等方面的数据考核或应用,通过数据来发现问题、发现商机,通过数据来指导相关决策。说明这家公司对数据的应用非常重视了,有单独的人来为这个指标负责。
 
  刘晶:快递行业对数据依赖是比较高的,数据量也非常庞大。在数据采集、管理以及后续的治理上,中通科技有下一步的规划吗?
 
  朱晶熙:数据的采集和治理,这是信息安全方面。第一,数据采集,越准确越及时越好,但快递行业有它独特的地方,比如数据异常的情况很多,需要技术手段来查漏补缺,让数据更加准确及时,第二,数据治理方面,一方面要求快递员、用户反馈的数据要越精确越及时,但有时候受制于实际的应用场景可能做不到,像快递路由轨迹跟踪的瑕疵,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加以弥补。第三,信息的安全方面。快递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涉及到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一直是中通的生存根本。我们信息安全团队也在不断地壮大,通过技术创新、行业联动,一直在不断努力,尽所能的做到100%安全。
 
  刘晶:从和您的访谈中,我理解到对中通科技来讲,对内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对外是以用户为中心,包括您刚刚提到的信息安全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朱晶熙:对,安全无小事,安全是生产基石。信息安全在中通,在中通科技都是特别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