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IT的下一件大事 — “云计算”

2010-08-09 15:31:19  来源:DoSERV

摘要:云计算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业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向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高度可扩展的企业级服务。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企业向他们的最
关键词: 云计算

    在当前经济形势中,企业或机构的主管迫切关注革新业务流程、优化效率和控制成本,以便灵活地应对严峻的经济挑战。这就意味着在新的环境中IT机构更应负起业务责任,以帮助企业推动业务成长;为此,IT机构扮演的角色需要转变,需要从关注技术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维护转为关注寻求、交付和管理服务,以便建立一个可推动业务增长的业务科技体系,为企业交付更佳的业务成效。而”云计算“和”云服务“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在云中,“一切皆服务”,惠普公司的首席策略与技术官 Mr. Shane Robison的一句名言概括了IT 的趋势与数据中心的发展。此言极为精辟,无论是传统世界的企业数据中心,还是另一个新的通过互联网访问的外部计算能力与服务的供应,“云”(Cloud)都离不开以服务(Service)作为基础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以服务为指导的今天,云服务即是“一切皆服务”的最好演绎,如云计算模型中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业务流程即服务(BPaaS)等四种云服务。

    那么什么是“云”呢?惠普公司认为“云是一种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高度可扩展、灵活的服务,用户可以按需购买和以使用付费的模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交付和使用”。而“云计算”则是指底层的基础设施,它允许指数地扩展服务和灵活地弹性调节资源以快速响应供需变化;“云服务”是指用户实际消费的服务。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IT技术与解决方案相比,云呈现了如下三个显着的新价值:

    1.新的存取 - 利用技术手段抽象成为易于存取的新服务,如IaaS、PaaS、PaaS、BPaaS等,使企业对技术支持服务有更多的选择和消费灵活性。这种新的交付模式使得企业对计算资源的利用更容易、更方便。

    2.新的能力 - 高度可扩展的基础设施、全球级的软件和基于服务的Web体系结构将推动企业的创新。这种新的全球级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尤为重要,以前要获得此类服务,对于他们是非常昂贵和复杂的,或者难于实现。

    3.新的连接 - 云的规模和分布式特征使得新的连接人员、企业和体验的能力获得极大地发挥,从而增加了利用云的可能。而这些连接将跨越传统IT的应用、集成和通讯所关联的限制。

图-1 云的定义与新价值
    图-1 云的定义与新价值



    云计算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业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向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高度可扩展的企业级服务。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企业向他们的最终用户提供更为迅速的、创新的服务。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消费用户喜欢它、使用它,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企业IT服务。

    可以预言,未来多数企业或机构将会管理一个混合的业务科技生态系统,IT世界将一分为二:企业级服务与全球级云服务。企业级服务由企业或机构内部的数据中心或传统外包服务供应商提供,它包含服务器、存储和网络,是专为特定的业务应用和任务而设计定制的。它是企业的IT主干;全球级云服务采用多租户方式,是为适应大的、可变用户数量而设计的。它的资源是共享的跨多个用户任务,并能随需求增加而弹性扩展。它是企业的IT补充或备份,至少在未解决云服务的安全性、性能和可用性问题之前是这样。

    那么IT主管究竟如何选择平台呢?一般来说,将会在权衡其价值和特点的影响程度与其交付模式的基础之上作合适的选择:如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对提高效率的贡献、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开发成本、运营成本、宕机所造成的业务成本、互操作性等。惠普公司认为:“云计算”不是IT的终结,“云”不会取代企业数据中心,而应是二者的平衡。不可能设想有一天企业或机构的每项工作都转移到云中,这是荒谬的,永远也不可能发生。事实上,未来任何企业或机构都将采用混合模式,某些业务应用运行在内部的企业数据中心和“私有云”中,某些业务应用运行在外部的“公共云” 中。

    如今,IT行业正处于重要变革的“云计算”初期。该阶段将彻底改变我们访问信息、共享内容及相互通信的方式。这一新浪潮将受一种全新计算模式驱动:不再需要购买和安装套装应用软件,个人和企业将可使用 Web 浏览器通过互联网访问按需提供的、广泛的云服务。这种计算模式是以云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种技术趋势才得以实现的,它包含:

    1.云计算的“计算”(Computing)方式建立在并行的和分布式计算、高性能计算、集群和网格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这些高效处理基础设施的技术方法,当需要水平扩展服务之时允许云服务供应商获得线性的处理能力增加。

    2.面向服务得体系结构(SOA)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与传统的企业级应用相反,“云”鼓励数据与应用逻辑分离,并允许多个服务访问和操作数据。这种架构方法解决了传统应用集成的苛求和开销,使得松耦合的服务可在多个应用中能以特定的方式被重用。

    3.Web 2.0技术引入了与基础平台无关的,以浏览器环境提供的丰富用户体验的潜能。这种技术使得广泛范围的设备和设备类型都能体现创新的用户体验。

    这些技术使得云计算既能提供处理数据与构建工作负荷的能力,又满足海量可伸缩性要求,从而推动了云计算的发展。

    云计算提供了近乎无限灵活的、可扩展的外部计算和处理服务,不仅为企业或机构带来显着的成本效益,同时还全所未有地将企业的客户、合作伙伴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全球范围的服务融合和交付成为现实。云是一股有变革能力的力量,它允许你实现利用传统技术不能实现的事,并体现新的业务价值。随着变革步伐的加速,IT将借此进一步推进用户体验,实现质的飞跃。

    云服务非常智能,以至于可根据您的位置、时间段和嗜好等实时信息,预测您的需求。在下一阶段,您不必自己动手,便可轻松实现信息搜索;您也可通过您手头拥有的各种设备获得各种按需服务与无缝的、一致的亲身体验。为了弄清这一新模式的潜能,我们需要将云作为平台,并以此创建我们梦寐以求的新服务和新体验。这就要求一套新型核心构建模块,用于提供这一新的服务范畴。特别是,我们需要更加智能的设备和网络。软件将会成为支持这些新型服务及决定用户体验品质的关键组成。

    当我们从桌面计算模式转向云计算模式,并且一切皆可作为服务交付时,有五大趋势值得关注:

    1. 数字世界将与物理世界实现融合:追溯到 1995 年,那时的口号是“一切皆虚拟,与地理位置无关”。但从现在开始,物理位置意义深远。云服务将愈加感知您所在环境的前后关系,准确到如时间、天气、目的地、以及附近的朋友或同事等详细信息。

    2. 以设备为中心的计算时代已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以连接性为中心的计算方式:人们通常会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获得一款可满足我一切需求的设备?”其实,您真正想要的是能够使用任何数量的设备,而且均可轻松为您提供所需的服务和内容。毫无疑问,设备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下一个阶段,它们将可互换,并且云服务将成为真正的焦点。

    3. 出版业将实现大众化。现在,全球十二亿互联网用户拥有制作从书刊到音乐视频等的一切工具。这为传统出版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久之后,人们将能够按需印刷任何已出版的书籍,“断版”概念将成为历史。同样地,出版业也将不再需要物理存货的仓库。

    4. 族群资源正成为主流并将永久改变游戏规则。财富 50 强公司将能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会见顶尖熟练人才。获得从会计师、广告专家、律师以及工程师等不同职业的专业性服务,将为企业节省数百万美元。着名度系统将通过曝光不良人员而降低所涉及的风险。

    5. 企业将使用截然不同的工具,制定关键业务决策,包括能精确预测未来的系统。如今,助力业务智能的结构化数据与 Web 上的非结构化数据之间正发生归并,这种复合体现了一种可提高业务智能技术发展水平的最高境界。同时,基于市场且能够精确预测未来的系统将会在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如今,许多企业将目光转向“软件即服务”(SaaS),它是一种被验证的、通过互联网按需提供软件应用的模式。未来发展模式是:无论工作、生活、娱乐、还是不同社区,一切事物均以服务形式交付。IT行业将这种模式称之为“一切皆服务”,我们相信,它将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模式。个人和企业将能通过云服务供应商定制其计算环境,并实现期望的使用体验。因此,个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寻求各类个性化的云服务,而大型跨国企业也将逐渐转向动态的、基于云的服务,以满足其更苛刻的计算需求。

    当“一切皆服务”的模式获得充分发展之时,我们可借此之机重振IT。而更为重要的是,IT要创造更多的动态云服务,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改进我们的业务运营方式。云计算会大幅度地降低信息技术成本,但我们深知这一特殊转变的意义远不止于成本节省。未来几年的主要突破将是大幅提升有意义的用户体验。如果成功实现这一点,这将为新一轮的增长作好了准备。


第三十六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