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个人电脑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古董

2018-03-30 10:20:14  来源:大数据观察

摘要: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关键词: 云计算
\
  1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

  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每秒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拥有这么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发展趋势。

  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

  2

  对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说法。

  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

  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个人电脑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古董,提醒人们曾有过一个奇特的时代:所有人都被迫担任业余的电脑技术人员。

  3

  在 19 世纪末期,如果你告诉那些自备发电设备的厂家以后可以不用自己发电,大型集中供电的公用电厂通过无所不在的电网就可以充分满足各种厂家的用电需求,人们一定会以为你在痴人说梦。然后到 20 世纪初,绝大多数公司就改用由公共电网发出的电来驱动自家的机器设备,与此同时,电力还开始走进那些置办不起发电设备或买不起小型中央电厂昂贵电力的百姓家,从而无意中为家用电器的勃兴提供了舞台。

  那些没有预计到公用电网出现的公司纷纷陷入了困境,这既包括那些靠生产小型发电设备发了大财的设备生产厂家,也包括一度靠小型中央电厂、区域电网和照明设备垄断市场的电力巨头爱迪生。

  4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在电力领域发生过的故事又开始在 IT 领域上演。

  由单个公司生产和运营的私人计算机系统,被中央数据处理工厂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所代替,计算机应用正在变成一项公共事业。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花大钱购买电脑和软件,而选择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存储,一如当年厂家们放弃购买和维护自由发电设备。

  那些像 Google 和亚马逊等那样能够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就像当年的公用电力公司一样,必然能占得先机,在一段时间内打败微软和甲骨文等那些沉迷于向私有计算机系统提供软硬件设备的供应商和服务商,直至后者能迎头赶上云计算革命。

  5

  不仅仅是公司对于自身信息部门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近年来,人们长期以来持有的对电脑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大部分人在家里或上班时仍然依赖个人电脑(毕竟智能手机更多仍被视为休闲娱乐设备),但人们利用个人电脑的方式已与以往非常不同,我们不再依赖电脑硬盘中的数据和软件,而是更多利用公共互联网传来的数据和软件。

  人们的电脑正在变成这样一种终端,其力量和作用不是主要来自电脑里的内容,而是主要来自电脑连上的互联网——尤其是连入互联网的其他电脑。

  更极端一点的说法是,整个互联网和所有联网的电脑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电脑。

  6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

  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

  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7

  云计算服务除了提供计算服务外,还必然提供了存储服务。

  但是云计算服务当前垄断在私人机构(企业)手中,而他们仅仅能够提供商业信用。

  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对于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

  对于信息社会而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云计算中的数据对于数据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用户云计算用户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提供云计算的商业机构而言确实毫无秘密可言。

  所有这些潜在的危险,是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特别是国外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