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厂商的那些赚钱“套路”

2017-09-18 10:57:03  来源:T客江

摘要:云计算产品繁多,IaaS层云产品是按资源池付费,要先看超卖比再看市场价,PaaS服务是按量付费,直接看成本和市场价的区别。
关键词: 云计算
  今天我们讲讲云厂商的核心利益——如何挣钱。
 
  公开谈这类内容需要脱敏,我提及的推导过程和详细数字都以公网公开报价为准,不会涉及现在和过去工作单位的经营状况;因为只用常识推导不涉及具体技术,也给业内同行留足了用自身技术继续解释的空间。
 
  云计算产品繁多,IaaS层云产品是按资源池付费,要先看超卖比再看市场价,PaaS服务是按量付费,直接看成本和市场价的区别。
 
  IaaS云资源的超卖—— CPU、内存、硬盘和带宽
 
  云计算超卖和机票超售差不多,即你实际售出的资源数量,大于实际拥有的资源数量,赌的就是客户不会100%用满。
 
  做云计算成本预估首先要考虑到资源超卖,但超卖是一门学问,超卖不同资源的后果完全不同。IaaS层从硬件开销角度看只有四类资源:CPU、内存、硬盘和带宽,每种资源的超卖策略和影响都不同。
 
  首先说CPU可以放心超售,只有极个别高算力用户会受CPU超售的影响,就算过度超售也不会宕机。但是CPU资源默认就很充足,用不尽的资源没必要过分超售。
 
  内存超卖天生就是个无解的话题,超卖内存会带来的巨大性能开销,只要国内想长期正规运营的厂商,只要不是最低配的个人机型,都没人敢动超卖内存的主意。
 
  云硬盘超卖一般说的是类似Ceph+SSD的网络块存储,本地盘既没油水又没必要超卖。网络块存储有共享IOPS的优势,可以“延迟分配”给客户硬盘,即客户买个600G的云硬盘只用了1G,则实际上只占有用了1.1G的磁盘空间,等驱动要写入新空间时再扩大到1.2、1.3G。这样做的初始超卖比非常高,但后续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售卖容量,而且客户只删除数据不会回收硬盘空间。这种超卖的风险是直接锁死存储引发计算群集宕机,所以云硬盘超卖比要靠运营人员艺高人胆大。
 
  公网带宽的超卖风险和IDC运维差不多,带宽越小的客户超卖潜力越大,假设客户买5M带宽日常能用1M就不错了,但客户买10G带宽很可能会用够9.5G。
 
  云主机的成本和售价分析—— 云主机和RDS,账面上利润丰厚
 
  我们先拿云主机和RDS进行成本和售价分析,看他们默认亏不亏。我们选16G内存的典型配置(备注1),云主机4C16G配置是每月¥550,RDS选16G内存机型是每月¥1800。Mysql RDS默认做了主从双实例内存占用翻倍,而且还有其他内存开销,所以实际成本和云主机差不多。
 
  一台主流配置(备注2)的服务器硬件造价不超过5.5万元,每月机柜成本约为400元,按照3-4年硬件折旧周期,服务器和机柜成本每月成本在1500-1800之间。假设该服务器虚拟出8台16G内存的虚拟机,按媒体价每月产生的收入是4400元,从账面来看云计算资源即使不做任何超卖都有充足利润。
 
  但是规模最大的阿里云至今未实现收支平衡,其他云厂商也没有说盈利的。这里既有人员、市场等其他成本,但一个重要原因是云计算行业有个叫“资源闲置”的吞金怪兽。大批量采购硬件的过程中就有资源浪费,而客户可以按需申请虚机也要预留大量资源,而损失最大的场景来自大客户突然流失带来资源闲置。
 
  中小型云厂商客户关系固定较少出现资源闲置的,甚至说中小厂商会最早实现盈利。如果按照项目制建设和扩容私有云平台,那会有固定客户来负担整个维保周期的费用。大型公有云平台反而拉不下面子,心虚嘴硬的大喊来去自由按需付费,但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所说的,按需付费的代价就是或者所有客户分担空置资源的开销,或者客户想买资源的时候售罄。
 
  AWS的竞价实例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类问题,但大部分用户业务不能用竞价实例,而且友商跟进后竞价实例价格会继续跳水。很多云平台看资源实在是闲置可惜,一般就做促销拉过来小客户,然后友商的资源又该空置起来了。
 
  云存储的成本和售价分析—— 云硬盘和对象存储,副本就是成本
 
  云存储资源分为两种,IaaS层的云硬盘和PaaS层的对象存储(当然有些人把对象存储是划分在IaaS里面的)。
 
  典型的云硬盘我们选600G中高速云盘,价格是每月180元,四年折旧客户总支出是8600元。但三副本SSD的硬件成本得有10000块(备注3),云硬盘资源就是靠着延迟分配空间来保证赚钱的,延迟分配还能降低资源闲置风险。但是遇到大硬盘快速写满的客户,云平台不仅亏钱还要承担群集超卖后崩溃的风险,这类客户该引导到对象存储。
 
  对象存储是个PaaS服务,其不存在超卖但也要预留资源保证始终可写入。各家技术有高低,我们按照理想化场景来算,磁盘的成本占整个群集成本的一半(备注4),已知一块4T盘的价格是1000元,如果按照3年折旧给客户做单点三副本群集,每T每月成本是64元(备注5),当前公开售价120元是不亏的。但如果做多地容灾三副本就抗不住成本了,必须得用多机房纠删码技术。
 
  网络的成本和售价分析—— IP地址和带宽,哪个更有猫腻
 
  网络成本首先要说IP地址,因为IP地址是一次性买断的资源,云计算厂商没有后续投入,IP占用收费就是在逐步收回购买IP段的投资。
 
  到带宽部分,一般5M以下小带宽售价是25元/M/月,5M-200M带宽售价是80元,200M以上走定制订单不公开报价。业内均价来看,代播静态BGP的成本是100元左右,动态真BGP的成本是300元以上。厂商成本到客户售价之间的价格鸿沟靠的就是带宽超卖来填平的。笔者亲眼观测几个IDC做的小群集里,小带宽用户的带宽超卖比超过了70倍,5-200M带宽超卖比能到3-5倍,而每个大于200M的带宽订单的价格都是秘密。
 
  其他涉及成本利润的问题—— 融合、维护、数据运营
 
  本文算利润时不关注包年甚至包三年的预售折扣,因为虚拟化的硬件也在降价和升级,而且提前一次性缴费有额外金融收益,长周期客户的维护成本也会降低,最终实际利润率和客户按月付费差不多。
 
  国内云平台即使关机也要按照开机收取CPU内存费用,那是因为“理论上”(备注6)客户关机了也保留内存准备再次启动,如果客户很在意云平台的关机持有成本,完全可以将主机制作镜像后删除。国外厂商不保证下次系统肯定有内存可以开机,甚至IP都会开机时更换,所以不是国内厂商太贪婪,而是国外厂商的承诺更经济。
 
  精算自建CDN的成本和利润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了,我这里只提一下融合CDN的核心竞争力。融合CDN看似毫无科技含量的二道贩子,融合采购的成本也比自建节点更高。但融合CDN没有节点带宽空置成本,即融合CDN没必要为短时间的带宽峰值做几十G的带宽扩容,也不会因为扩容带宽不合算而降低服务质量。
 
  融合云计算看似能像融合CDN一样降低资源池空置率,但云主机和云容器没那么好搬,我们只能等到 Serverless 成为行业事实标准以后,才能玩像融合CDN一样的融合云计算。
 
  正如上一篇采购篇说的,一个云厂商就是半个IT业,企业IT咨询服务是未来行业的营收突破点。当前云计算客户还是价格敏感型,而且客户还自有IT技术人才,导致云厂商不敢报出来四千一人日的价格。但是随着高增值客户的增加,以及客户技术团队将精力彻底转向业务逻辑,企业服务会成为比资源贩售更重要的利润组成部分。
 
  总有一些云平台异想天开,想通过插手用户运营和用户数据的方式实现盈利,我认为这是想多了,那么多IDC和CDN有谁成功控制过自己的客户?云计算市场一开场就是激烈竞争,云平台根本没控制客户的议价权,黑产偷到的数据也没法写到财报里。
 
  如何面对各类客户—— 小客户、性价比优先客户和服务优先客户
 
  在云计算厂商来看,客户可以分为小客户、性价比优先的客户和服务优先的客户,看完下文大家会觉得卖云计算和卖IDC的方式一样。
 
  首先看小客户,大都是初始创业团队或者个人站长,这类客户就像买散U共享带宽的IDC用户一样带宽超卖比极高,但云平台的压力主要是单价低、压榨硬件极限、服务成本过大,云平台一年辛辛苦苦赚20块钱,客户发个投诉微博就全毁了。
 
  大公司如果用toC的霸王条款欺压小客户,会是自毁形象影响打其他大单,而且蛮横客服会误伤大中型客户,大公司如果把每个小客户都做高标准支持,成本根本扛不住,而且会遇到各种碰瓷专业户。这类客户还是留给运营成本更低的小IDC云吧,他们的运营成本和策略更灵活。
 
  各大云平台不用为了小客户的成长潜力而强拉到自己平台,乙方自认为养大了甲方是白痴的自作多情。企业间的生意永远只是生意,小客户规模变大会更有议价能力去挑选供应商。吸引小客户不如影响小客户,做好中立的云培训和宣讲维持圈内的高大上形象,放出顺手的免费工具包实帮朋友们解决问题,结下单纯的善缘比被客户边用边骂能走到更远。
 
  性价比优先的大客户其实挺好相处的,对方就是想找个物美价廉的供应商,云平台该学学自己的服务器供应商,他们怎么能做到超低利润运行的?如果讲不清产品性价比是营销线的责任;如果产品性价比确实不够那就让技术团队改进;如果友商烧钱赚客户,那友情提示一下客户不要签强捆绑的合同;如果客户一定要极限低价,那客户必须用法务合同承诺不让云平台承担资源空置等风险,不签合同的时候云平台连条内存都不会买。
 
  服务优先的大客户会善意保证云平台的利润,云平台必须以稳定服务、承担责任、工作减压、技术引导、帮忙捧场等方式回报客户。这类客户也并不都是国企,很多互联网企业也不在意云计算成本占总成本的5%还是7%,能提供稳定的服务总好过烧钱促销的时候业务宕机。
 
  目前以此为卖点的云平台很少,因为每个客户都要精耕细作,中小型云平台因为法务、沟通、决策的成本较低,才能通过无限服务的方式留住客户,但中小型云平台需要费力招揽能无限服务的人才。大型云平台敢拍板又能拍板的精英还是太少了,最终优质客户的竞争又变回了售前和方案人才的竞争。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xiaojiao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