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国务院布局打通政府数据壁垒 各部委将向地方开放数据接口

2016-09-18 20:50:32  来源:CIO时代网

摘要: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
关键词: 数据 国务院 壁垒
\

        9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
  会议提出,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今年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互联网+政务的讨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体,此次会议分别针对优化流程、平台,以及打通数据壁垒等,布局互联网+政务,抓住了推进互联网+政务的关键问题。
 
  优化再造服务流程
 
  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之举,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
 
  会议讨论的内容很具体,首先提出的是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快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化和网络化,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在具体实施上,会议提出了三个“凡能”。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郑磊表示,这三点都比较具体,“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这句话就是针对去年提的“证明我妈是我妈的”问题;这三点真能做到的话,对于公众办事能带来很大便利,节省很多时间。
 
  会议还提到,对与企业注册登记、生产经营、资质认定、商标专利等,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保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办理、反馈,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近两年媒体报道了很多创业设计的政务门槛和繁琐程序,“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对于这类创业公司来说极其重要。
 
  优化平台和打通数据壁垒
 
  会议提出的第二个重点是优化再造服务平台。
 
  会议提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整合政务信息和服务平台,推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做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
 
  第三个重要任务,也是优化流程和平台的前提,即“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据统计,我国80%以上的数据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数据开放进程缓慢,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最重要的障碍。
 
  多家大数据领域的创业公司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争取数据资源,是他们的最核心工作;政府数据资源也是他们跟投资人谈判的重要砝码,其稀缺性可见一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此次会议将“打通数据壁垒”的时间,进一步提速。
 
  会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要尽快向各省(区、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放实时数据接口,力争到2017年底前,各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从地方层面来说,2016年以来各地政府都在公开表态“数据开放”,北京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政府部门公共数据开放单位将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
 
  会议还提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建立健全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标准规范,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北京市经信委官员公开表示,一到两年内,北京将建立互联网以“北京通”号、政务专网以身份证号为身份标识的电子证照库,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一网式办理。
 
  在数据方面,会议再次提到了加强系统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大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保护力度。
(文章来源:发现智士工坊)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houlimi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