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当 AI 人工智能抢走了工作和饭碗 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2018-08-13 10:44:40  来源:搜狐新闻

摘要:AI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提升人类工作效率,转型人类的工作方式,甚至是引领人类发展方向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负面性影响也都一直存在。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其中失业方面的问题,毕竟这是目前距离我们最现实和影响范围最大的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提升人类工作效率,转型人类的工作方式,甚至是引领人类发展方向上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负面性影响也都一直存在,其中包括三个主要方面:AI 导致的失业率上升问题,AI 技术使用不当的犯罪率上升问题以及相关的道德伦理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其中失业方面的问题,毕竟这是目前距离我们最现实和影响范围最大的问题,对于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结构来讲都会有巨大影响。

  虽然说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短时间内不会被 AI 触及,相对安全的工作,但是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影响下,从制造业的流水线工厂到交通运输行业的卡车司机,人们发现这些行业的工作岗位都无一幸免的遭受到 AI 转型化带来的威胁挑战,当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支付系统,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学习等技术不断普及的时候,像停车员,迎宾员,安检员,引位员,订餐员,服务员,出纳员,清洁工,饭店经理,甚至是餐厅大厨都可能被 AI 所取代。

\
  可能你还没有感受到这么明显的影响,但是 AI 技术的确已经不知不觉的渗透进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网络搜索引擎和定制化新闻,正是因为使用了人工智能排序检索技术,它们才能根据你的兴趣和爱好点为你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因此我们只能说目前的 AI 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全面,但无论如何都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不过话又说回来,因为技术变革导致的失业状况也已经不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比如之前曾经存在过的马鞭制造,电话机交换员,电梯操作员等这些工作现在都已经逐渐消失了,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之前曾经出现过的专业叫醒员,不过这种也是随着闹钟的普及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那些顽冥不化和有此工作有特殊癖好的人,其实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让自己的岗位被新的自动化技术取代,但这个过程也并非一触而就的,其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整个行业彻底消失。

  如果要问 AI 驱动的自动化技术是否会导致不可避免的失业率增加,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会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工作岗位会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和意想不到的速度突然消失,至于有人之前提到,人工智能在取代旧工作的同时也会创造出一系列的新岗位,尤其是与 AI 人工智能相关的工作。

  人们认为这些工作将会一定程度上补偿之前损失的岗位,这样分析固然有道理,但实际上新工作产生的速度和规模将会远远小于人们的想象,而且在大多数机械性工作都被自动化取代后,即使是新的工作,也仅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胜任,对于任何公司企业来讲,他们都不希望增加多余而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成本。

  也有人提议认为应该现在就开始重新培训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和机器竞争,让孩子的教育集中到那些 AI 无法涉及到的领域,但这样的想法并不现实,说句实在的,无论怎么训练我们都不可能让一个孩子比汽车还跑得快,比拖拉机更具牵引力,而现在要找到一个让人工智能无法渗透的职业其实并不容易,不过相比起来,像高等数学,理论物理,音乐和艺术等需要高等创造性能力的领域内会稍微安全一些,人们可以利用自己本能和天生的想象力做到机器创作机器无法想象的事物。

  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工作的伴随中度过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的确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工作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也可以重新反思一下,为什么工作在人类社会文化中是如此必不可少?客观的说,我们需要工作是因为需要从工作中获取报酬,支付我们每日的账单,购买需要的日常用品和满足我们的其他欲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工作,而是工作背后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那些喜欢于工作的人则是为了从工作中寻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和自我满足。

  那么会有多少人真正是热爱于自己的工作呢?如果要检测的话很简单,就问你如果你中了一支价值上千万的彩票,你会因此放弃自己的工作吗?不为别的理由,就是为了自由,你愿意吗?可能即使是那些宣称非常非常喜欢自己工作的人也得重新好好衡量一下这个新的选项,也许有人仍然会选择工作,不过他们想必都不会想要那些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侮辱,骚扰和办公室政治。

  而如果要真正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我们还就真得寻求 AI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帮助了,设想一下,当未来的大部分工作都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包括农业、货物运输、个人运输、道路维护、发电、制造、保管服务、餐饮、医疗保健、老年护理、学校教育等等,当人类的各种物质需求都能通过自动化被满足,那么谁还需要,谁又会愿意去工作呢?

  但我们并不是说人类最终会完全消灭这些所有的工作,只能说人类在这些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边缘化,更大规模的工作任务都将交给机器去完成,当工作遇到麻烦变得棘手时,人类可以充当临时的监管员或运行维护助手,但其工作的时间仍然不会太长,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样的想法太过浪漫,要真正实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事实看来并非这样,也就是说自动化的速度会远远超乎人类的想象,就像 William Gibson 所说:“未来已经来了,只是还分布不够均匀。”

  不过实话说,工作岗位的消失实际上也会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有成百上千的卡车司机都会抱怨自己不得不被昼夜长时间捆绑在让人难受的卡车驾驶舱里,而随着自动驾驶卡车的出现,这类卡车司机也终于可以得到解放,他们可以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和其他工作,而且像驾校老师这样的角色也终有一天会因为没有学员报名而消失,因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已经让传统驾驶技术派不上用场。

  而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前,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让更多人接受这一新的世界观念,让他们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进行重新的定位思考,再回到保持现在社会运转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也就是供求关系和价格效应上,当 AI 真正消灭了工作之后,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人们会失去收入来源,这意味着人们在奢侈品方面的可支配收入将会大幅减少,而由于高效率的自动化导致的生产过剩和人们收入水平减少导致的购买需求下降,将会使得商品的价格大幅下降,如果当价格降到商品利润率威胁水平以下,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最终将会面临倒闭。

  然而那些日常必需品,比如食物的售价也会下跌,但是得益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企业的产品运营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并与其下降的产品销售利润率相抵消,但那些高价格的奢侈品食物的价格则会下跌地更加明显,因为消费者从更长远考虑不再需要这些不必要的商品,供应商则也会因此适当的将价格调低到相应的消费者可以满足的尺度。

  然而除了大量工作岗位的消失,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人类社会工作时间的缩短效应,最终那些全职工作的员工也会变成兼职上班,而且仅需几个小时就好,有人会害怕工资收入会因此降低从而导致无法支撑巨大的生活成本开支,但是另外一方面别忘了,自动化所带来的商品制造成本和紧随其后的价格降低也会让我们以更低的收入水平换置同等价位的商品。

  人们会逐渐意识到,工作中得到的总收入不及社会上的相对收入重要,举个例子,如果工资收入被砍了一半,或许你会因为难以入睡,但是如果告诉你同比房价跌到了原先的五分之一,市场上的各种食物材料产品也都跌到了白菜价,或许你就会感到放心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非常小心,因为这样的结果并不一定会进展如此顺利,问题不在于这个阶段,而在于中间的过渡期。

  在这个过渡期内,事情或许会很不尽人意,也就是说大规模的失业发生的同时,由于自动化技术的不成熟和发展不完善,导致我们之前所说的物价水平迟迟降不下来,那么这个过程就不会让人高兴了,总之这不会是一条坦途,或许人们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波折,痛苦和回溯才能最终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

  人们会在这个过渡期内慢慢地开始发现,他们真的不必每周工作60小时,而将工作周从40小时减少到36小时,然后每周减少到四天,全职工作开始被兼职工作代替,早八晚五的工作制度将会慢慢让位给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分配,另外还有远程工作将使现场工作边缘化,人们会把他们的工作时间缩短到 25%,并发现他们的生活水平即使没有达到以前的收入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艰苦的机械工作将被智能设备代替,人们不再需要为了生活花大量时间赚取金钱,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追求幸福和精神满足上,从工作岗位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的确会造成巨大的失业,但这些传统工作的缺失相比起人们花更多自由时间去自我实现,实在没有太大意义,因此这也将同时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动机,如果没有工作,当你每天早上起床,又会有什么激情促使你去做事情和生活,又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呢?

  有些人会认为工作的消失导致了生活激情的丧失,并感到不安,对他们来说,人工智能只会加深绝望,让生活更加无趣,而乐观主义者则将这看作是一个黄金机会来摆脱他们的工作枷锁,这样他们就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概括来说, AI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给传统的工作观念带来一场革命,从“我工作,所以我活”到“我活,所以我工作”。

  社会学家将被迫重新审视和拟定他们的人际互动和组织关系,而经济学家将被迫重新考虑消费激励和产品代理关系,而许多传统的政治职能也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生改变,而学校的许多课程将会不再有意义,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总之社会整体中的每一部分都必须努力克服这些由人工智能造成的永久性净失业所带来深层次社会、经济和心理影响,让我们在失去工作的同时花时间和自由去思考这些问题。

  如果事情真如这样发生,那么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我们无需为此恐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更加理性的办法应该是协同起来为这个过渡期做准备。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zhangxuefeng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