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巨头入局智能锁,物理入口能否成为智能入口?

2017-05-27 16:38:10  来源:亿欧网

摘要:从落后于韩国电子锁市场,到行业巨头抢滩智能锁行业,原因在于安全是刚需,且无满足的上限。虽不能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但作为物理入口必不可少,随着住宅品质、安全设施要求的提高,智能锁的市场潜力巨大,毫无疑问,巨头们的眼光不错。
关键词: 物理入口 智能入口
\

  十几年前,韩国开始普及电子锁时,中国电子锁市场还只集中在酒店和及小部分高档住宅区。那时候,全国的智能锁企业加起来也超不过100家,而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智能锁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参与的企业也早已超过了千家。
 
  因此,中兴、联想、海尔、创维、大华等一大批各行业巨头也纷纷抢滩智能锁行业,欲在这一行业分得一杯羹。那它们的加入,究竟欲意为何?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据数据显示,整个市场在2015年时仅有几百家智能门锁品牌,到2016年有了一千多家智能门锁品牌,市场从最初的寥寥十几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上千家企业,不可谓不壮观,2017年,指纹锁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爆发。而最先介入智能锁行业的其实是家电巨头。
 
  到底有多少巨头来凑热闹
 
  一直以来,门锁被人们冠之以“小五金”,所以除了行业人士之外几乎很少有人关注。但如今,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赋予了锁具智能化的生命,也因此逐渐受到了各大巨头的青睐。
 
  在智能锁跨界企业中,海尔以U+智能家居平台为依托率先介入智能锁领域,随后创维、荣事达、TCL、美的等家电巨头纷纷推出了智能锁产品。智能锁作为家庭、小区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海康威视、大华等安防巨头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蛋糕,因此也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
 
  家电、安防等行业巨头都介入了,IT及通信领域的巨头们当然也坐不住了。除了早已涉及智能锁领域的三星外,联想、中兴等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锁产品,其中中兴在2016年以2000多万的众筹金额进入了智能锁行业众筹前十。
 
  同时,龙芯以提供智能锁指纹方案的形式,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以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间接地进入了智能锁行业,与德施曼、凯迪仕、耶鲁、第吉尔、罗曼斯、海贝斯等传统智能锁企业形成了竞争之势。
 
  此外,清华紫光、正泰电器、中船重工七一八所等也随着行业发展的大潮,推出了智能锁产品。
 
  巨头跨界智能锁行业为哪般
 
  一直以来,智能家居厂商都在考虑智能家居的入口究竟该放在哪里,所以很多厂商试过将入口放在电视上、手机上、冰箱上等等。但事实证明这些都行不通,因为没有真正地使用户形成粘性。
 
  因此,各智能家居企业不得不再次思考智能家居入口的问题。大多行业人士认为,智能家居的痛点在智能安防,而智能安防的最大刚需在于安全,因此门锁成为了各大厂家竞相看好的领域,也将智能家居入口转移到了智能锁上。
 
  但智能锁真的是智能家居入口吗?事实上,智能门锁的运算能力和连接能力有限,同时服务门槛也很高,很难做到一个入口平台所需要的数量,但对于单个家庭来说,它却是家庭物理上的入口。
 
  虽然不能成为智能家居真正意义上的入口,但是作为智能家居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物理入口,且作为用户每天进出家门必须使用的高频次产品,在用户粘度上比其他智能家居产品更高,也更容易落地。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家电、智能窗帘、智能厨房等相关产品还仍处在一个“叫好不叫座”的发展阶段,而智能锁已在酒店、公寓及部分民用市场得到了应用。
 
  据预测,2017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908亿元,所以智能锁作为智能家居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物理入口,各大巨头自然不会放弃这块大蛋糕。
 
  智能锁市场是一把虚火吗?
 
  据调查显示,有85%以上的消费者听说过智能锁,70%以上的年轻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使用智能锁,也就是说用户对于智能锁确实存在需求。
 
  智能家居商情报道,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从2015年的十几家企业,到2016年的上千家企业,智能锁企业的增长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据专业人士分析,2017年才是智能锁的真正爆发期,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不会低于2016年。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智能锁市场的竞争者一定会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期。迅速增长的竞争者,带来的必然是迅速增加的竞争。所以智能锁很快就会迎来一场大洗牌,那些投机的、没有技术含量的、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必然会被淘汰。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liuhan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