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2016年电商行业七大趋势

2016-05-13 11:53:41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摘要:而随着移动端购物和跨屏购物增长迅猛,想在2016年做成功的电商,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七大不可忽略的趋势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 电商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电商人见证了一个个令人兴奋的历史时刻。仅在“双十一”当日,淘宝天猫销售额超过912亿元,比去年多出400亿元;而京东商城销售额是五年“双十一”的总和,突破400亿元。在2016年伊始,我们可以预见今年仍将是电商大步跃进的一年。而随着移动端购物和跨屏购物增长迅猛,想在2016年做成功的电商,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七大不可忽略的趋势与应对策略。
 
  一、跨屏购物趋势愈加显着
 
  如今,半数的电子商务交易都是通过多台设备完成的,并且这一数据在2016年有望超过50%。对此,零售商们需要重新规划线上购物体验,以应对这一新趋势。
 
  应对策略:电商广告投放应该覆盖各个设备渠道,充分利用移动端和桌面端。
 
  二、智能手机端的交易将持续增长
 
  现在,手机是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购物工具,尤其当下大屏智能手机使得移动购物更加便捷。用智能手机替代平板电脑或台式机购物的消费者数量正日益增长。
 
  应对策略:优先采用移动APP渠道战略;优化手机购物体验。
 
  三、在大型网购时节,电商交易量将继续增长
 
  据Adobe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网络星期一”仍是美国今年最大的网购节,当日销售额达197.81亿(30亿美元)。然而,“双十一”才是实至名归的全球最大网购狂欢节。仅在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双十一”的销售额就高达942.90亿(14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约60%。在购物节的网购热潮在2016年将更为显着。
 
  应对策略:电商需要重新调整在大型购物节时线上和实体店战略;在年度销售高峰时,相较于实体店,线上及实体复合型零售商将有望实现更大的销量。
 
  四、零售商将连接消费者在线上及线下的接触点
 
  当下,很多顾客在光顾实体店之前都会预先在网上浏览一番,对零售商而言,理解消费者的预先的线上行为尤为重要。据谷歌统计,每10位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中,就有8位会在实体店内使用手机辅助购物,即便大多数人最终会在POS机上完成购物。
 
  零售商正开始通过APP接触顾客,并且也在收银处使用Beacons及其它技术关联到顾客邮箱或者会员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顾客的购物过程。
 
  应对策略:电商在投资这些技术时,应当确保拥有专业技术和运营资源,从而实现与顾客的实时互动。
 
  五、市场营销将由“设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虽然模糊匹配和精准匹配现今均已可行,但跨设备的互联仍处于起步阶段。
 
  2016年,营销人员将营销投入放到关注消费人群是如何通过设备、发布商平台以及IT环境来接收信息。我们也将看到越来越“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
 
  应对策略:消费者不会单独从设备、浏览环境,或是发行商平台角度来考虑消费渠道,所以电商们也不必如此去考虑。电商需要做的是调整营销团队架构,充分了解消费者的意图并实现销售突破。
 
  六、广告更具关联性而非侵入式
 
  传统的横幅广告日渐式微,这在移动端尤为明显。消费者期望看到的是非侵入式的广告以及个性化的内容,广告主自当如此进行广告推送。同时,广告屏蔽功能也会促使广告往非侵入式的方向发展。好消息是,根据Adblock Plus数据显示,75%的用户并不介意接收到非侵入式广告。
 
  应对策略:电商广告应该向关联化、非侵入式趋势转变,与消费者切实互动,消费者也会报以更高的广告转化率。
 
  七、即时发货热度持续上升
 
  消费者对于到货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商们对订单的配送也格外关注。京东、1号店等都已经纷纷推出了快件当日达、次日达服务。截至2015年9月30日,京东自营商品当日达和次日达的订单占比已超过85%。
 
  应对策略:凭借“当日交付”,甚至更快的服务,电商们在2016年里占得先机。
 
  总结:
 
  在2016年,我们可以预见消费者预期、零售投资以及市场战略方面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交媒体仍将持续对线上消费产生巨大影响,而优化后的移动支付服务亦将在新的一年里驱动电商持续发展。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pingxiaoli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