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政府 > 正文

告别“烟囱机房”破除“信息孤岛” 河南政务服务迎来“云时代”

2018-06-05 17:32:51  来源:河南日报

摘要:教育、人社、住建等省直政务部门将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和资料化为一片“云”,上传给经营“云”服务的运营商。之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接入网络,就可以立刻摘取使用给群众办理相关事项。
关键词: 政务服务 河南 烟囱
教育、人社、住建等省直政务部门将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和资料化为一片“云”,上传给经营“云”服务的运营商。之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接入网络,就可以立刻摘取使用给群众办理相关事项。
 
  6月4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河南省政务云管理暂行办法》已印发,除法律、法规及国家、省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不宜迁移上云的外,省直政务部门现有政务信息系统要逐步向省政务云迁移,这意味着我省政务服务将彻底告别“烟囱机房”,破除“信息孤岛”,迎来政务服务“云时代”。
 
  数据共享实现“一次办妥”
 
  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方案》要求,为促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互联互通、服务高效,省级层面利用云计算模式,我省将建设集中统一的省政务云,由省发改委负责省政务云的统筹规划、监督管理,负责推动省级政务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和迁移上云。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叶阳东说:“这朵‘云’的背后,是支撑它的省直政务部门掌握的涉及公安、能源、水电煤等众多公共事业领域的大数据。”
 
  对于群众来说,政务上“云端”的最大好处是基于省直政务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在河南投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中部融合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永颇有感触地说。
 
  智能政务助推经济转型
 
  省政务云旨在破除困扰省直机关的“数据孤岛”“烟囱式应用”“割裂的跨部门协作”等问题。我省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推出由政务公共云和政务专有云两部分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我省政务公共云和政务专有云将通过跨域交换系统按需互通,真正解决群众办事难的互联网架构,开启省级政务部门以云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为保障政务云健康安全运行,按照要求,省政务云服务商要与省直政务部门签订保密协议,未经使用部门授权,不得访问、修改、披露、利用、转让、销毁使用部门的数据和文档等资源。
 
  叶阳东说:“政府上‘云’意味着一个新的智能政务时代的开始,政务云将成为助推河南经济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网络政务服务河南走在前
 
  ◎政府机构微博12951个 ◎政务头条号7361个均居全国首位
 
  6月4日,记者从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获悉,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省网络政务总体发展情况排名全国前列,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明显加快,政府机构微博数和政务头条号数两项排名均居全国第一位。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已有六成网民使用线上政务服务,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着提升,微信城市服务、政务微信公众号、政务微博及政务头条号等政务新媒体及服务平台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截至2017年12月底,河南省在线政务应用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3183万人,网民渗透率达到39.2%,较2016年增长了1.6个百分点。在线政务服务中,河南省共有.gov.cn域名2452个,占全国总数的5.3%,居全国第6位;河南省开通微信城市服务用户1959万个,居全国第5位,以郑州交警公众服务、郑州市社保卡等为代表的一批官方微信让用户可以方便地在线上办理业务。
 
  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拥有政府机构微博12951个,居全国首位,早在2016年底,我省拥有政府机构微博数就已经是全国最多。从领域来看,用户对公安和宣传信息关注度最高,政务微博被转发数前20名中,公安机构和宣传机构共占8个。值得一提的是,微博“河南检察”政务微博被转发数居全国第15位,该微博粉丝数77万,被转发次数达78万。
 
  政务头条号的总量榜首也一直被河南占据,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拥有7361个政务头条号,居全国首位,这已是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但要指出的是,尽管河南的头条号数量最多,但阅读量并不领先,2017年全年总发文数27万+,总阅读量5.3亿+,总阅读量居全国第9。(记者 陈辉)
 
  名词解释
 
  “烟囱机房”是指没有政务云之前,省直政务部门需要大量的计算机、服务器来交换数据,这些机器层层叠加放在机柜里,体积庞大,好似一个个直立的烟囱。

第三十五届CIO班招生
国际CIO认证培训
首席数据官(CDO)认证培训
责编:content

免责声明:本网站(http://www.ciotimes.com/)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仅限文字、图片、LOGO、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